“感謝曾總的贊美,我受之有愧,雖然我發現了配方,但卻是在座的各位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生產了出來,才能使得康療口服液順利上市,造福百姓,大家都功不可沒。”
“江總謙虛了,這次請江總來,也是關于新藥的定價問題,想聽聽你的意見。”
曾科明迅速進入正題,開始邀請江浩探討新藥的定價問題。
“咱們新藥的成本如何?”
“新藥一個療程是三盒,三盒的生產成本是52.56元,銷量越好,后面越能分攤咱們的管理運營等成本,但是前期所有成本加起來可能會達到96.4元。”
“這么貴?我們成本居然有這么高?”
藥是江浩發明的,成本是多少,江浩心中有數,那什么管理和運營的成本也太高了吧?都快趕上生產成本了。
“沒錯,藥物前期的宣傳,廣告投放等都需要錢,后面的成本會隨著技術的成熟而降一些,市場打開后運營成本也會降下來。”
“成本都這么貴了,新藥上市后老百姓們怎么吃得起?我的意見是,按只賺5%的毛利率進行定價,一旦我們的成本降下來后,我們的售價也要隨之降低。”
“什么?5%?”
會場的眾人都驚呆了,他們沒有聽錯吧?
還是江浩他根本就不是醫藥行業的人?
但凡是他們這個行業里的人,誰家的毛利率不都是在100%—300%之間,像行業里的一些壟斷藥,毛利率甚至超過了1000%,堪稱天價。
以康療口服液在行業里的定位,即使不按1000%的毛利率賣,500%也絕對不過分。
但是醫藥行業5%的毛利率,你是來搞笑的嗎?
“江總,這……5%是不是草率了點?”
山河藥業的羅方榮沒好意思對他說:你到底懂不懂行業規矩!
“5%很少嗎?國內某小公司不就是只賺5%,不一樣發展得很好?我們的目標難道不是造福國內生不起病,吃不起藥的老百姓嗎?想賺錢,去國外就行了!”
“江總,我能理解你的做法,其實我們大家也都是這個出發點,像咱們這藥已經納入了全國醫保目錄乙類藥物,病人的報銷比例很高,只需要自付15%就行了,相對來說,老百姓們都吃得起,即使城鄉居民保險的報銷也能達到80%,只需自付20%的費用就行了。”
曾科明見江浩誤會,連忙站出來解釋道:“5%的毛利率,并不利于醫藥公司的長遠發展,畢竟藥品的后續研發也是一筆巨額投資,而且醫藥行業和其他行業不同,并不是說有投入就一定有產出的,很大程度上是在拼運氣,往往研發幾年的藥物,到頭來卻發現這條路行不通,從而導致研發失敗,數億資金打水漂,所以我的意見是,定價不宜過高,也不宜過低,在100%的毛利率是最為合適的。”
“原來是這樣。”
江浩點了點,其實所謂的研發,他根本不需要,腦海中有現成的配方,如果這種模式好的話,自己只要往外拿就行,哪里用得著研發?
但是這些話不能往外說。
江浩對醫藥行業確實不怎么懂,既然有醫保兜底,那就不怕了,100%就100%吧,大不了到時候錢多就多做做慈善。
所謂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他本身對錢就不怎么感興趣,錢夠花就行,唯一的愛好,可能就是想要一輛自己的法拉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