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羅蜜多有言: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這六賊就是指人的六種感官,六種欲望。”
“孫悟空在聽了六賊姓名后,說道:‘原來是六個毛賊!你卻不認得我這出家人是你的主人公,你倒來擋路。’”
“看到了吧?孫悟空是六賊的主人公,也就是說,六賊就是孫悟空的六種欲望,而正是這六種欲望,成為悟空成佛路上的絆腳石,所以孫悟空只有打死六賊,才能心猿歸正!”
“既然六賊可以是孫悟空自己,那么六耳獼猴呢?”
“佛祖見了真假兩個悟空,對大眾道:‘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競斗而來也。’”
“這下明白了吧?其實六耳獼猴就是孫悟空自己生出的二心!兩個都是真悟空,只不過一個是正心誠意的悟空,一個是六賊蒙蔽的頑空。鴻蒙初辟本無姓,打破頑空須悟空。能打死六耳獼猴的,只能是孫悟空!”
“至此孫悟空去了六賊,除了二心,修成了正果。”
“正是在孫悟空打殺了六耳獼猴這顆二心后,如來這才答應他:汝且回去,待取經大業完成,汝亦坐蓮臺。”
“也就是說讓孫悟空也成佛。孫悟空這才回到取經隊伍之中,重新開始老實了起來,其后唐僧再也沒對他念過經了,而他也變了一個人似的。”
“是的,真假美猴王一集極為重要,因為在這一集,孫悟空已經成佛,后來師徒四人一馬,只有兩人成佛了。一個是唐僧,一個是悟空。那么唐僧又是什么時候成佛的呢?”
“在第九十八回,坐無底船一段:‘那佛祖輕輕用力撐開,只見上溜頭泱下一個死尸。’”
“長老見了大驚,行者笑道:‘師父莫怕,那個原來是你。’八戒也道:‘是你,是你!’沙僧拍著手也道:‘是你,是你!’”
“那撐船的打著號子也說:‘那是你!可賀可賀!’”
“心為形役。肉身一死,金身不滅,至此唐僧正式成佛!”
“也就是說,孫悟空成佛還在唐僧之前?”
“是的,在《西游記》中孫悟空曾多次為唐僧講解《心經》”
“孫悟空說唐僧忘了《心經》,唐僧說他顛倒也念得來,怎會忘得,悟空說:‘師父只是念得,不曾求那師父解得。’然后悟空要為唐僧解經,還因此笑倒一個八戒,喜壞一個沙僧!”
“八戒和沙僧都不覺得孫悟空能為唐僧講經,唐僧卻說:‘悟能悟凈,休要亂說,悟空解得是無言語文字,乃是真解。’”
“整部《西游記》隱喻極多,而隱喻又多與心有關,菩提老祖的福地叫做‘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靈臺方寸指的是人的心,斜月三星,指的也是人的心。而孫悟空是心猿,白龍馬是意馬,合起來就是心猿意馬,可以說整部《西游記》就是一個修心的歷程。”
“那么你看出哪個妖精身上同樣通篇都是隱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