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電視上的配音既嚴肅又壓抑,觀眾們更是大氣也不喘一口。
緊接著,政治部主任張普景發言道:“我同意萬古碑同志的意見,姜大牙參加隊伍動機不純,現在又公開的違反命令,要挾上級,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這樣的人隨時都有可能脫離隊伍,為了捍衛隊伍的純潔性,和命令的嚴肅性,防范于未然,這樣的人,殺不足惜!”
觀眾們又是吃了一驚,因為在劇中,張普景屬于極其正派的一個人物,他的政治信仰之堅定,簡直就是課本中那些革命年代的英雄的化身,可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竟然同樣主張處決姜大牙。
副政委王蘭田站出來為姜大牙說話,姜大牙雖然有很多毛病,但他投身革命抗日救國的信念是不容置疑的,他身上有毛病,我們應該挑選有識的人協助他,幫助他進步,而不是一殺了之。
萬古碑情緒激動,指出姜大牙竟然要求把東方聞英派給他,本身就是動機不純。
楊庭輝司令讓東方聞英也說說,東方聞英為姜大牙說話,并且說她服從組織安排。
最后楊庭輝司令員也說了三點:
“一,姜大牙同志還是我們的同志;二,姜大牙同志是一個可以改造的同志;姜大牙同志是一個可以重用的同志;眼下的問題不是殺不殺他的問題,是如何用他更好的殺日本人的問題。”
最后楊庭輝建議,還是任命姜大牙同志為陳埠縣縣大隊大隊長,此任命,需經黨委舉手表決。
楊庭輝道:“同意楊庭輝以上三條建議的,請舉手!”
楊庭輝自己率先舉手,第二位舉手的是副政委王蘭田,緊接著竇副司令舉手,然后口口聲聲要殺姜大牙的萬古碑也舉了手,然后任命通過。
會議后張普景對萬古碑和竇玉泉表達了嚴重的不滿,這兩個在最后關頭沒有堅持原則。
竇玉泉解釋說,姜大牙就算有毛病,但罪不至死,貿然提出要殺姜大牙,本身就已經陷入被動,即使他同意殺姜大牙,那表決結果也是二對二,而楊庭輝作為政治委員,有最后的決定權的,所以他們根本就殺不了姜大牙。
既然辦不到,就沒必要無畏的蠻干,斗爭要講究策略。
張普景批評竇玉泉和萬古碑患得患失,絕不是純潔的黨性。
麒麟山軍分區是由楊庭輝一手創建,當時他只帶來了三個人,當時整個麒麟山地區別說知道共產主義了,就是聽說過這四個字的加起來還不到三個人。
就是在這種艱苦卓絕的條件下,楊庭輝將麒麟山軍分區發展壯大,后來上級江淮軍區為了牢牢掌握這支武裝,空降了竇玉泉、張普景、萬古碑、李文斌等人,所以竇、張、萬屬于江淮派,本來上級空降干部后,楊庭輝知道自己不再受信任,于是主動提出去延安學習,接著抗戰爆發,加上楊庭輝老上級調任江淮軍區,楊庭輝才沒有走成,不但沒有走成,反倒為了抗戰需要,被一身兼三職。
教書先生,也就是當年麒麟山地區三個聽過共產主義的人之一的王蘭田擔任副政委,名為副政委,卻做政委的日常工作,他是楊庭輝的人,所以江淮派的萬古碑等人才會抱怨不受重用。
姜大牙當上陳埠縣大隊長后,依然是屢立戰功,他打仗的本事是越來越大了,可是先前那場會議的余波卻并沒有就此過去。
張普景找到楊庭輝,他寫了一份東西,楊庭輝看后受了很大的震動,這份東西全都是他楊庭輝的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