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潯在寫一個現實題材、有深度的劇本這件事戴盈從一開始就知道,她對此事的感覺就三個字——沒必要!
她當然知道近期有人在搞小動作,邀請了一群所謂的文化流氓到處攻擊自家老公的作品缺乏深度,不敢觸及社會痛點,缺乏社會責任感。她也知道這群人正到處抨擊自己和李潯出品的電影屎尿屁居多,過于三俗。
她甚至知道到底是誰在背后搞小動作,潯盈控股的崛起到底是動了別人的奶酪,別人搞點小動作也在情理之中,不過在戴盈看來,這種級別的小動作一點用都沒有。
這招陽謀看起來有些厲害,能讓對手有苦說不出,在不知不覺中就打擊了對手的品牌形象,因為沒有一家企業會光明正大地說自家就是利益第一,就是把社會責任感當放屁,就是什么賺錢拍什么,屎尿屁怎么了?我票房高啊!
當然沒有任何一家影視公司會公然這樣說,但是一邊拍各種賺錢的商業大片,一邊投資個幾百萬拍一些不賺錢的公益性電影總不難吧?
商業大片大賺特賺,公益性電影豐富自家電影品類,提升公司形象,營造良好口碑,事實上就是沒有這群網絡大V們群魔輪舞,戴盈同樣會拍一些這類小眾題材電影。
事實上公司早就在籌備一部打拐題材電影和一部反應農村留守兒童現狀的電影,戴盈從來不是一個追求極限經濟利益的管理者,她沒少在公司高層會議上強調一家沒有社會責任感的公司注定不會走遠的觀點。
但實際上,拍好反應社會現狀、有深度的電影并不難拍,圈內很多導演都能拍,不過是不賺錢罷了,但是想拍出十幾億二十幾億甚至三四十億的票房大爆作品就難上加難了,所以李潯作為公司最重要的資產,他的任務不該是去拍很多人都能拍好的不賺錢的電影,這些事有人可以做,他該去拍賺大錢的商業大片,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體現李潯的價值。
因為賺錢對一個公司而言同樣至關重要,甚至是最為重要的使命。
所以從理智上來說,李潯不應該親自去拍這種現實題材、不賺錢的電影,其他導演來拍這類電影,公司投資幾百萬上千萬也就拍出來,但是李潯作為公司最大的一塊招牌,他的電影,投資規模就不應該低于一個億,甚至投資幾個億都是理所當然,否則的話,怎么對得起李潯的巨大名聲?
但是現實是,觀眾就是不愛看這種沉重話題的電影,不管導演的名氣有多大,曾經的作品有多么成功,觀眾不喜歡就是不喜歡。
這種題材的電影,投資越大虧得越多,而由李潯來拍,投資注定不會少,所以李潯真的不適合拍這種類型的電影。
現代社會工作生活壓力已經這么大了,誰也不想好不容易擠出時間看一場電影,最后再把自己給看致郁了,本來是來尋求輕松的,最后卻落得個身心俱疲。
從這方面來說,商業大片、爆笑電影,對社會而言同樣功不可沒,因為他調解了社會壓力,給精神壓力巨大的老百姓一個放松的環境,讓老百姓看過電影后哈哈哈一笑,肩上的壓力立減,從而再次凝聚起面對生活艱難的勇氣。
戴盈知道李潯正在創作的劇本是一個有關看病難看病貴的故事,是一個關于慢粒白血病的故事,這個題材一聽就知道非常的沉重,按照以往的經驗,這種題材的電影很難取得一個不錯的票房,一個動輒拿十幾億票房的大導演拍攝這類沉痛題材電影,能拿下3億票房就算票房大爆了。
這就是現實,冰冷的現實,好電影票房不一定高這種事在這種沉重題材電影上屢見不鮮。
所以戴盈雖然對李潯非常有信心,甚至是到了崇拜的地步,但是她依然默默調低了心里這部電影的預期票房。
本來按照當前的國內大盤,再參考李潯前三部作品的市場表現,李潯的電影,如果正常發揮的話,應該能拿下三十億到四十億的票房,但是這部最新電影因為題材的原因,戴盈估計,如果能破十億票房,就已經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成績了。
而這還是戴盈的預計,估計在其他人的眼里,這類題材的電影最多也就拿五六億的票房,再多就只能在夢里了。
劇本完成,戴盈第一時間就要一探究竟,卻被興致勃勃的李潯一把抄起仍在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