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柯聽到這話,頓時掏出手機打開平時基本不怎么看的新聞軟件,一看果不其然,開屏頁面就是:
《我省民間道士發現歷史遺跡,或將國內歷史文化遺址往前推幾百年!》
其他新聞媒體上的內容基本大同小異,點進去就能看到,省文物局的人這個時候已經來到了野狼地盤的范圍內,同時有關部門也正在商討讓狼群搬家的可能性,而且還不能傷害到所在地的動植物生態。
對于這片歷史遺跡,開發旅游是不可能了,頂多保護起來,防止某些心懷不良的人趕出傷天害理的事情。
到了這個時候,所有人都知道,南河省有位道士在無人區探險,發現了歷史遺跡。
當天晚上,歷史遺跡和野生大熊貓的事情,直接登上晚上七點開播的《新聞聯播》。
介紹詞是:南河省一位道士探險無人區發現野生大熊貓,為熊貓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貢獻。”
新聞聯播里選取了張柯在直播間跟熊貓玩耍的畫面,再加上其他熊貓分別和小熊貓呼呼大睡的畫面,大概選取了一分多鐘,在這個只播放大事的新聞聯播里,這個時長已經非常厲害了。
這下,讓網絡上的網友們更加震驚了。
網絡上的網友們議論紛紛,但是此時的張柯壓根沒有在意這件事情。
他跟南河省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聊了聊這次發現的心得,記者也進行了專訪。
“張道長,我能不能問問,為什么你在無人區遇到的動物都對你非常依賴呢?”記者好奇問道。
這種事情張柯還真沒辦法解釋,只能笑著說道:“可能是我修道的原因吧,道家思想的生態觀概括起來就是天人合一、三才相盜、齊同萬物。”
“能否具體講講?”記者忍不住問道。
“道家思想認為生態系統具有規律性,這就是“道”。世界上的一切,包括天地萬物和人,飛鳥走獸,花草樹木都是從“道”產生的。這個“道”,既是萬物之宗,又是萬物之始,更是萬象之源,使天、地、人等宇宙萬物在“道”中實現了生態自然的和諧統一。”
“現今社會提出的生態文明觀,其實就是一種人與自然和諧、人與人和諧的思想,其實質是將人類社會系統納入自然生態系統,構成廣義生態系統的和諧,這些理念正好與道家思想的生態觀不謀而合。”
記者聽到這里,再度問道:“您覺得道家思想能否指出解決生態危機的出路?對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有哪些借鑒意義?”
對于這個問題,張柯沉默了半晌,開口說道:
“對于人類的生存環境,道家“十善”要求:“放生養物,種諸果林;道邊舍井,種樹立橋;為人興利除害。”《老君說一百八十戒》規定:“不得妄鑿地毀山川,不得竭水澤,不得妄輕入江河中浴,不得在平地燃火,不得以穢物投井中,不得塞池井,不得無故走馬馳車,不得以毒藥投淵池江海中。”《太上感應篇》反對人們“決水放火,以害民居,紊亂規模”。可見,道家思想對人類愛護自身所居住的環境提出了非常高的道德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