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武器庫,周林身上裝備的武器除了一柄破壞之劍,又多了一柄匕首。
這柄匕首名為“猩紅之刃”,是二十一世紀最負盛名的美式M9刺刀的改進型,不過說是改進型,其實也就是材料上的翻新替代,尺寸并無多大變化。
刀長31公分,刀身18.2公分,刀柄12.8公分,刀身最大寬度3.7公分,刀身厚度0.6公分,鋸齒段長7.5公分,匕首重1239g,刀鞘1191g,整把匕首總重2430g。
匕首的手柄為深黑色圓柱形,表面刻有防滑和增加摩擦力的網紋和環形槽,可增強握持手感,并且絕緣性能極佳,手柄與刀身之間有橫檔作為護手,刀身通體為猩紅色,使用特種不銹鋼鍛壓制成,其密度是普通不銹鋼的三倍以上,刃口位置經過局部熱處理,鋒利無比,刀背前部上的扁孔套在刀鞘上的駐筍上并與之緊密配合,能剪斷鐵皮箍或肋狀鋼絲網。刀背上的鋸齒和銼齒堅硬而鋒利,角度合適,普通人都能鋸穿鋼材金屬,甚至是民用飛機殼體等等。
刀鞘的材料與包裹刀柄的材料一樣,是特制的尼龍材料,強度高,絕緣性佳,下端的鑲件上有駐筍和刃口,刃口角度設計合理,硬度十分高。刀鞘上裝有一塊磨刀石,并用織物制作的蓋片加以保護。刀鞘末端還有螺絲刀刃口,可作改錐使用,也可用作開瓶器。
用趙剛的話說,這款匕首是現代軍隊里陸軍士兵才能佩戴的近戰兵器,實用性和泛用性非常強,是不折不扣的殺人利器。如果不是這個據點的獵人歷來有軍方背景,這種規格和性能的軍用匕首根本不會流出軍隊,在這里見到。
而就算如此,能夠持有這系列“猩紅之刃”的獵人也是屈指可數。
趙剛之所以推薦這柄匕首給周林,則是為了彌補周林近戰時破壞之劍使用不便的短板。
破壞之劍長達一百六十多公分,是不折不扣的中遠距離兵器,在其有效攻擊范圍內,憑借著其運動時的龐大動能,固然可以做到無可匹敵,可一旦速度型或者敏捷型的敵人持有短兵器沖到周林近處,破壞之劍就顯得力有未逮了,所以用猩紅之刃之刃加強一下他在近身戰時的攻擊性和手段,就顯得很有必要了。
有了正確推薦破壞之劍的前車之鑒,周林對于趙剛的推薦是百分之百的信任,毫不猶豫的從武器庫里拿走了那柄猩紅之刃。
雙手吃力的把破壞之劍把持起來,周林跟著趙剛走向練功區。
路上,趙剛接到了一封通信,整個人立刻顯而易見的洋溢著興奮和激動,然后他找了間空閑著的練功室,讓周林練習鑄造破壞之劍的匠師根據武器性能創造的刀法,迫不及待地匆匆離去。
在空無一人的房間里,周林開始學習使用破壞之劍。
破壞之劍,名字雖然有個“劍”字,但其實卻屬于刀類,按照武器自帶的使用說明文介紹,它的使用技巧盡都來自于刀法基本功。
拳語說:“刀如猛虎”,所以練刀是要勇猛、有力、快速,并有“四要”之說,即:一要剛毅勇猛、二要快似流星、三要干凈利落、四要楊柳臨風,而破壞之劍因其巨大的質量和體型,最注重的則是刀勁勢猛,勇猛快速,激烈奔騰,雄健彪悍。
所以,使用破壞之劍的基本功只有劈、斬、掃、刺、撩五種,每一種都是硬接硬打,猛戰猛攻的陽剛技巧,除此之外,武器附帶的訊息中還一招以神速揮刀向敵人進行斬殺的大招——
一刀兩斷!
將近一米五長、厚近兩公分的巨大金屬片,總重量足有好幾百斤,已經快要接近恐怖的一千斤,這樣的武器在運動中產生的破壞力絕對是名副其實!
不過這樣重的武器,顯然不是誰都可以輕易提得動的,就像是現在的周林,雙手持持著刀柄,使盡全力才能將它提在空中。
在這種狀態下,周林單是提著破壞之劍,對身體的力量都是一種考驗,每時每刻都在劇烈消耗著體力和精力,更別說是還要操著破壞之劍練習刀術技巧,這種程度的體能運動簡直是非人的鍛煉,對他的身體和意志的磨礪真是非比尋常的巨大。
在空曠寂靜的練功室里,周林勉力提著破壞之劍練習刀招,不過二十多分鐘,他握著刀柄的雙手就開始顫抖,接著是雙臂也在顫抖,接著是全身的肌肉、筋骨、皮膜……
又過了十多分鐘,他最近苦練出來小有成就的體力急速消耗的七七八八,整個人汗流浹背,氣喘吁吁,但周林還是努力以鷹爪擒殺拳的呼吸法調整著呼吸,保持著體型動作標準,用顫抖的雙臂持著破壞之劍,一絲不茍的練習著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