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得很,兩年沒干的魚塘,肯定有不少大魚。”老支書拍著胸口保證。
“那你什么價錢得先說好了?”
老東西得生意可不好做,這家伙別看就一米五的身高,還干瘦干瘦的,年輕的時候可是土匪出生,最喜歡干的事情是殺富濟貧。
“大魚三毛,鯽魚兩毛怎么樣?”
老支書一副讓你占便宜的死樣子,差點沒讓陳華沒吐出來。
“再見!”
現在的魚可不好賣,哪怕是大魚也是一樣,畢竟這東西耗油,不年不節的誰愿意用那么多油啊。
過年的時候又大家都集體打魚了,所以照樣不好賣。
而老支書開出的價錢差不多是市場上的叫價,這時代買東西不砍個百分之二十的價格下來,都叫做不會過日子。
何況陳華要的數量還相當于批發,而且還是在魚塘里買的,免去了賣魚人挑上街和守攤位的活兒,那就更應該便宜一些了。
看著陳華轉身就走,老支書連忙把人拉住,“別別別,有話好好說,我開了價,你要是嫌貴可以還價嘛,談生意不就是你來我往的慢慢談嗎?”
“那你也不能開這么離譜的價格吧,以為我是外地人不了解行情呢?還是以為我的錢是大風刮來的啊?”
“那你還個價試試?”
陳華想了想,說道:“最多大魚兩毛五,鯽魚一毛八。”
“成交。”老支書立馬拍板,接著又說道:“看看,咱是不是很痛快,既然我都這么痛快了,還專門為你干溏,你可得多買一點啊。”
“反正就二三十人一天的量,多也多不到哪里去,太多了吃不完可不行。”
“你家不是一一塊朝門田嗎,水還挺深的,多買一點放里面養著,慢慢吃嘛,萬一來個人客什么的,招待起來也方便不是?
再說吃魚聰明啊,你弟弟妹妹在讀書,女兒也小,你賺錢又費腦子,多吃魚可是有好處的,你又不差錢,就算天天吃魚也負擔得起啊。”老支書很是周到的提醒著陳華。
陳華聽得好笑的同時,也有點心酸,那堰塘是村里集體的,看著大門旁邊黑板上記錄的收支賬目,陳華嘆了口氣說道:
“先去干塘吧,不然來不及做午飯了,等下你看看那些能賣的,稱一下就是了。”
“哈哈,好好好。”老支書大笑著說道:“放心吧,誤不了你的午飯,等下把所有水口一起打開,快得很,大不了帶副拖網去,先弄點大魚把你午飯應付了再說。”
每個生產隊其實都有兩口堰塘,這是三年困難時期選擇合適的地方,靠人力挑土打夯修建的,主要的目的是為了防止干旱。
這次土地下放了,堰塘也會隨之承包出來,不過得等年底清塘之后,才會承包給私人。
如此密集的清塘,魚自然就更加的買不上價錢,到時候多半只能分給大家吃,這點老支書和陳華其實心里都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