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陳華回到鄉里的時候,天色已經黑盡,不過街上卻是燈火通明,一片繁忙的景象,好幾十輛獨滾車依次排開,上面放著各種舊貨。
供銷社里面還在不停的組裝著新的獨滾車,陳華忍不住好奇的問道:“弄這么多獨滾車,能把本錢賺回來嗎?”
“哈哈。”周鄉長笑道:“這你就放心吧,不說你的布料和舊貨了,就單靠活魚,就能把獨滾車的錢給賺回來。
再說,這東西又不是只能用一次,修水電站也是需要運輸的嘛,咱們這里爬坡上坎的板車都不怎么好用,就這獨滾車啊,用著最是順手了。”
這倒也是,反正就一個輪子嘛,基本上只要人能過去的地方,獨滾車就能過去。
陳華記得哪怕是整個九十年代,山城的農村依然是獨滾車的天下,起房子轉運建筑材料,都是使用的獨滾車。
一部獨滾車在有剎車和肩帶輔助的情況下,一次推個三四百斤不成問題。
“不弄這么多獨滾車不行啊,一輛獨滾車最多也不過運輸百多斤活魚,哪怕一百倆獨滾車一次也運輸不了多少魚啊。
而單單是咱們鄉就有上百口魚塘,一口堰塘最少也是千斤魚以上,如果再加上大水庫,那魚就更多了,還有別的鄉鎮呢?
所以啊,這可是個大買賣,人手咱們雖然不缺的,可也不能讓大家挑過去吧,只能盡量的多弄一些獨滾車了。”
魚雖然也是肉,可是在這時代的山城真的不稀罕,別說堰塘了,單單是稻田里面的鯽魚就多得不得了,每次下大雨漲水之后,在田缺口隨便撿。
可在沒油的情況下真沒人愛吃,不相信你不放油煮魚試試,保證能把你吃吐了。
當然,某些天賦異稟的人,可能可以堅持個一兩頓。
“挺好的。”陳華看著忙得汗流浹背,卻興高采烈的人們,心里也跟著高興,忙點好啊,只要忙起來才有收入。
陳華他們這里有詞語叫做“磨骨養腸”,他們認為人一輩子就是在不斷的磨損骨頭來養腸胃,骨頭磨得越厲害,腸胃就養得越好。
骨頭磨損一點還沒事兒,反正沒見誰死的時候能把骨頭磨完的,可腸胃要是養不好,那可是要死人的。
所以大家都覺得累點沒事兒,只要有好處就行,就怕想累都沒得累,整天無所事事,那才叫人難受。
“走吧,先去我哪兒喝喝茶,等下一起吃個飯再回去,順便和吳書記談談,大家先就水電站的交個底,免得明天正式會議的時候扯皮影響不好。”
陳華點了點頭,牽著馬匹,抱著已經睡了的小陳程,跟著周鄉長到鄉政府。
許多大事上面,只要稍微和諧一點的團隊,其實重要的人都會在事先溝通一下。
只有把事情先商量好了,最后再拿出來說,事情才能在一片熱烈又和諧的氛圍中圓滿通過嘛。
周鄉長剛把茶泡好,吳書記就親自趕了過來,作為鄉里一把手,只要想知道,許多事情肯定都能第一時間得到通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