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能私人自己賣吃的甘蔗了,所以甘蔗可能有點貴,你如果是買來做種子,可能價格得在一分錢上下,當然,你要是買的多,應該可以稍微便宜一點。”
一塊錢一百斤,按畝產萬斤來算,那一畝地就價值一百塊錢了。
一個人種個四五畝甘蔗,再養兩頭豬,雖然辛苦了一點,一年算下來卻比當工人還劃算。
不過銷路是個問題,要知道一分錢一斤可是零售價,如果賣給糖廠,那肯定沒這么高的價格。
不過不管怎么算,也比種稻谷劃算一點。
畢竟陳華他們那邊只能種植一季稻谷,再生稻的產量只不過是聊勝于無罷了。
“我要的量可不小,當然,這得根據火車皮來決定,如果能拉回去,就盡量多買一些。”
現在的火車皮其實并不是很緊張,只不過私人想要占用太多運力也不容易,得找關系才行。
“這個好辦,咱們這里離火車站這么近,還是有不少熟人的,只要是正常給錢,火車皮不用擔心。”老太太保證道。
陳華點了點頭,笑道:“我就帶了一萬塊錢過來,阿婆覺得能買多少甘蔗回去?”
“那就裝五個火車皮的甘蔗回去吧,畢竟做種子的甘蔗運輸的時候稍微麻煩一些,得費不少人工。”
現在一節火車皮的運量差不多五十噸的樣子,五個火車皮就是五十萬斤,這個數量雖然還是不夠,不過第一年也差不多了,大不了等第二年再全面鋪開就是了。
再說,陳華雖然在鄉里有足夠的威望,可也不會所有人都義無反顧的相信他,總會有些謹慎的人會先觀望一下再說。
畢竟這時代的人,可都是被餓怕了的,比較信奉手里有糧心里不慌的道理。
甘蔗作為從來沒有種植過的新東西,必然有一個接受的過程。
陳華要的數量這么大,事情就不能交給康健去辦了,老太太在本家里面找了個老頭幫陳華打理收購甘蔗的事情。
一萬塊錢給出去,陳華就不用管了,人家自然會幫忙辦得妥妥的。
陳華信得過老太太,并不擔心老太太賺自己多少錢,反而有點擔心老太太不但貼了人情,還給自己貼了錢進去。
接下來幾天,陳華把小陳程留在院子里陪著老太太,自己則帶著陳峰出去學習怎么種植甘蔗。
現在賣果蔗的比較少,賣給糖廠的反而更多,這兩種的種植技術可是不一樣的。
想要賣果蔗就必須得種植的稀一點,這樣甘蔗才能長得又高又大,而且還得每年重新種植,也需要多追肥和搭建防風的竹架子。
種來交給糖廠的甘蔗就用不著這么麻煩了,只要能保證畝產就行,大小什么的無所謂,被風吹到了也不怕,反正甘蔗倒在地上也會繼續生長的,只不過會彎曲成九十度而已。
“一般種植交糖廠的甘蔗,可以三年種植一次,不過在砍的時候需要留樁,所以在種植的時候就需要挖深溝埋種。
這樣在第二年,第三年的時候,才有足夠的土覆樁,甘蔗必須得覆厚土才行,不然很容易倒伏,當然,如果是過了生長期倒伏了也沒事兒。”
陳峰拿著本子不停的把陳華說的話給記錄下來,陳華說得不但有這里的種植經驗,還有一些是老家山城的環境、氣溫對甘蔗的影響。
陳華他們那里原本也是在八四年通電之后,八五年引進了甘蔗種植的,陳華講的其實都是自己的種植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