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想了想,說道:“應該是推測出來的,比如一只雞下的蛋就只有一點點大,那如果是一只蚊子、蒼蠅之類的東西,它們產的卵基本上就肉眼不可見了,那比它們更細小的蟲子呢?
這應該也是他主張素食的由來,畢竟肉食容易生蛆,不殺生其實就是讓少吃肉食。”
戴安娜想了想,問道:“你說這些和他的偉大有什么關系?”
“凡事必有根源,沒有什么事情是無緣無故發生的,我說的這些,其實就是他成佛的前提。
畢竟佛祖最開始也不過是個人而已,一個人會做什么事情,肯定是和他所受的教育和經歷息息相關的,其中經歷更是影響最大。
佛祖經過修行,找到了自己的主張之后,自然就會開始傳道,而佛法核心也由不殺生吃素演變成了善,所以講究眾生平等。”
喬治想了想,說道:“可是植物同樣也是生物的一種啊?”
陳華點了點頭,笑道:“佛祖之所以是佛祖,自然是有大智慧的,他把眾生分成了兩種,一種是有情眾生,也就是有求生意志的,會掙扎的不吃。
而另外一種則是無情眾生,不會掙扎的,吃了也沒關系嘛。”
戴安娜點了點頭,說道:“佛祖倒是聰明,你還是給我們說說佛祖的本經吧。”
“佛祖的本經叫做金剛般若密多心經,全文太長我就不過得解釋了,你們如果喜歡到時候自己去買一本來仔細研究吧。
金剛經全文其實只闡述了一個善字,向人表達善意和勸人向善,特別是后者比前者更重要。
佛祖曾對須菩提說,如果有人能從本經中受到教導向善,那么他所得到的功德將比用恒河之沙那邊多的財富布施更多。
可見佛祖認為勸人向善才是根本。”
戴安娜挑了挑眉,問道:“陳先生現在就是在勸我們向善吧,你能得到很多功德嗎?”
“哈哈,那多半是有功德了。”
“那你的功德又會怎么具現出來呢?”
陳華想了想,說道:“你們如果向善,那我們必然相處愉快,多交往之下,多半會有生意來往,而你們是我帶來的,這里的人賺了錢自然就會念著我的好。
如果有一天,我或者我的子孫遇了難,在不損害他們利益的前提下,應該不會吝嗇于順手幫扶一把,這應該就是因果了。”
戴安娜想了想,點頭說道:“這么說也對,只是太飄渺了一些,與其等待別人救援,還不如強大自身。”
“因果再怎么飄渺,其實也比你們的神還是要實在一點的。”
張佳嘆了口氣說道:“聽你說了這么多,感覺求佛沒意思了。”
“呵呵,你們求佛像,其實就是在求佛,而你們要是能以佛的行為標準來要求自己,那么你們本身就是佛。
自然也就求佛得佛了。”
戴安娜笑了笑,問道:“陳先生成佛了嗎?”
陳華一愣,接著灑然一笑,說道:“那就要看你覺得了,如果你認為在我身上看見了值得學習的閃光點,那我就是你的佛。
所以,我是不是佛,并不在我,而是在你,你覺得我是佛,那我就是佛,你覺得不是那就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