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板凳是掰地,碗是缺地,筷子不齊切,菜淡了,飯硬了,~~~,
大家多多擔待一二。
今天你們的人情,謝紀云承了,以后各位有事盡管招呼一聲,不管多久,哪怕謝紀云不在了,也有謝紀云的兒子謝宇來還情。”
一番招呼不周的客氣話,之后是感謝承情的,許諾還情的話。
王軍話音落下,謝宇給眾人磕頭謝禮。
然后在鞭炮聲中,大家坐了下來。
戴安娜一臉感嘆的說道:“好隆重啊,以后我們有事找謝宇,他真的會拼盡全力幫忙嗎?”
一些國人羨慕人家的紅酒文化,覺得很有逼格,可是又嫌棄自己的傳統絕對繁瑣。
同樣都是一種禮儀,你怎么就得出不同的結論了?
關鍵還是心歪了,其實只要你用心去感受,就會發現我們的傳統比什么紅酒文化要莊重得多了。
“不敢說拼盡全力吧,至少會用心,他父親做大壽,你能來,就是給了他人情,欠錢容易還,欠人情卻沒那么容易還。”
以謝宇的性格,以后戴安娜她們真的有事找他,就憑今天她們的這份人情,謝宇那小子多半愿意自己吃虧都會幫他們把事兒給辦了。
這就是用心了,也是謝宇今天這一跪的承諾。
這時代謝禮的時候是真的要磕頭的,哪像以后辦酒就是為了圈錢,謝禮的時候別說磕頭了,有些家伙連鞠躬都欠奉。
一直到最后連答謝話都沒人喊了,直接吃一頓飯了事。
錢多了,人情反而淡了啊。
陳華后世曾經回鄉待過一段時間,發現那種情況后,就不怎么喜歡去吃酒席了。
除了結婚、滿月、喪事和七十以上的大壽外,諸如什么遷居、升學、買車、七十以下的大壽,陳華去都不去,能讓人幫忙帶份人情錢去都算關系好的那種。
吃完午飯,陳東拿著分到的糖果過來給小陳程。
李云文看了看他身后,對陳華問道:“好像就你們母親帶著東寶來了,你爸和君寶怎么都沒有來?”
“呵呵,沒有全家一起來吃人家的道理,一般都是來一個大人帶一個小孩子,本來我爸是應該來幫忙的,不過街上走不開,也就沒有來了。”
這時代家家戶戶小孩子都多,如果全部孩子都帶來,那怕是單單小孩子都要準備不少桌。
中午一頓好的之后,晚上也就只有一點剩菜了,其中夾雜著有一點剩下的葷菜。
第二天早上倒是會重新炒幾個葷菜,讓親戚吃飽了好回家,第二天中午則還會有少數幫忙的吃飯,這一頓基本上就沒肉了,會磨點豆腐給幫忙的人吃。
陳華他們這里的豆花飯還是蠻出名的,也有句俗話叫做有了豆花還想肉,來形容貪心的人。
從這句話就能看出,在陳華他們這里,豆腐是僅次于肉食的好東西。
這么三天六頓飯下來,花費并不大,正酒那一頓雖然菜式多,可是一個人平均下來差不多就半斤肉而已。
青菜什么的不用錢,剩下就是一點煙酒錢。
禮錢不算戴安娜她們幾個的,一共收了五百塊左右。
總得算下來,基本上可以賺三分之一。
不過也就是謝宇一家的情況了,如果是普通人,酒席做好一點,人家人情錢送少一點,一般只會有五分之一的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