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陳華帶著幾個小家伙回到家的時候,陳國強和葛玉蓮編制的竹籇也差不多快完工了。
陳君看著竹籇最大的縫隙都有一指寬了,有些不樂意的說道:“這么大的縫縫,怕是半斤大的鯽魚也能擠出去了。”
“呵呵,不會的,你看著縫隙大,其實一兩大小的鯽魚也能接得住,接河溝必須得縫隙大一點才行啊,如果縫隙小了,那么多樹葉竹葉什么的,竹籇很容易被水沖跑的。”陳國強解釋道。
“咱們可以用大竹竿墊在下面,這樣就沖不跑了,這么大的縫隙怎么可能接得住一兩大的鯽魚?
人家田缺口用來攔魚的竹欄柵,只有一點點縫隙,鯽魚都能擠出去。”陳君說道。
陳華笑了笑,解釋道:“那可不是一個概念,一個是靜水,鯽魚自然可以慢慢擠出去。
一個可是湍急的活水,魚在游動的時候魚鰭可是張開的,然后它一碰到竹篾,立馬就會被沖的改變身形。
如此一來哪怕竹籇縫隙大了一點,依然可以接住小魚。
當然也不是說就沒有跑掉的,不過那些都有運氣極好的魚才能碰巧跑掉。
那么少數幾條,跑掉就讓它跑掉吧,正好可以讓它們繼續繁殖,這樣才有抓不完的魚嘛。”
“是這樣嗎?”陳君有些好奇的問道。
陳國強笑了笑,說道:“不知道是不是這樣,不過這么大縫隙確實是很有必要的,而且這么大縫隙也確實能抓住一兩大小的鯽魚。”
陳國強編制的竹籇開口寬一丈,長一丈五,除了封口外,還依次編制了加固了十次,倒須在攔腰位置,長度兩尺,依次編制加固了三次,算是編制的畢竟扎實了。
“走吧,現在趁水還不大去安置好,明天就可以直接撿魚了,希望有大魚進籇吧,當然也不能太多了,不然這竹籇可撐不住。”陳國強笑道。
這次陳華怎么也不讓小陳程跟著了,因為外面天色已經黑盡,又下著大雨,一個照顧不好,可是會出大事兒的。
陳國強扛著竹籇,陳華扛著幾根大竹竿,打著手電筒走出了家門,河溝稍微有點遠,加上雨天路滑,父子二人走了十分鐘才到了地方。
選了一個落差大一點的地方,父子二人先墊上竹竿,再把竹籇安置了下去,然后又搬了一些大石頭把口子處挨著壓住,就算把竹籇安置好了。
竹籇剛安置好,陳華用手電筒照了一下,就發行進了一條半斤多的鯉魚,剛想伸手去捉,又進來一條三兩左右的大黃鱔。
“家里今年還沒有漲過水嗎?”陳華有些驚訝的問道。
陳國強也有點意外,想了想說道:“清明前后倒是雨水不斷,之后到現在確實沒怎么下雨,暴雨更是沒下過。”
“怪不得,那明天怕是有吃不完的魚了。”陳華笑道,然后把鯉魚和黃鱔一起分別抓了出來,在旁邊隨手扯了一根茅草穿著就提了回去。
回到家,陳君看著陳華手里的鯉魚和黃鱔,很是驚訝的問道:“河溝里面已經漲大水了嗎?”
“哪有那么快,只是稍微漲了一點而已。”陳華笑道。
雖然雨下的大,可是梯田、魚塘這些還能存儲一會兒水,河溝想要漲起來,還得等一點時間才行。
陳華家的陽溝倒是已經發大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