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這時代的人以前都是挨過餓的,倒也沒那么計較,有得吃,能吃飽就行,再說玉米面用機器打細一點之后,也沒那么難吃。
“差不多抱怨兩句就行了,總比前些年的大高粱羹好吃吧,等今年熬過去慢慢就好了,明年你想種啥種啥。”陳華也無奈啊!
好在肉食供應倒是沒有短缺,這邊土地資源充足,家家戶戶都養了不少牲口雞鴨什么的,加上魚也多,就近收集一下也就能滿足陳華這邊的需求了。
眼看著陳華這里能掙到不少好處,國家在吃的上面倒是沒有虧待陳華,只要就近能解決的,都好說。
如果不是運力不夠,火車又到不了富遠縣,其實白面、大米什么的都好說。
高學文想了想,說道:“那我自己去找個水泡子種點稻谷去?”
“隨便你。”陳華無所謂的說道:“只要你不怕大家以后經常去你家蹭吃蹭喝,你就去種吧!”
陳華也吃玉米餅子吃的有點難受,可是同樣得忍著。
畢竟滿足一個人容易,可是讓大家看著你吃,就有點不講究了。
等到播種完畢,陳華這邊已經來了將近三萬人。
陳華把這些人分成了將近五百個生產隊,分散在富遠縣到弱水的一線主干道兩旁安置,每個生產隊都開荒在五千畝以上。
總共播種了三百多萬畝地的玉米,這些玉米肯定是吃不完的,釀酒和養牲口就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于是接下來陳華開始大量的收購各種牲口,其中野豬家豬就是最大的收購目標。
一時間,整個富遠縣和周邊鄉鎮的牲口價格都漲了兩成,許多村子整村的人都跑去老林子里面抓野豬去了。
這時代的野豬資源還是很豐富的,價格漲一點倒是其次,關鍵是抓住立馬就有人收購,這點很吸引人。
不像以前那樣,抓住一頭野豬,別說是在鄉鎮了,哪怕是弄到縣城去一天時間都不一定能把肉給賣完。
野豬肉不但有股子膻味,而且肉也又粗又瘦,完全不像家豬那么細嫩有油水,所以這時代的人其實不大樂意吃野豬,畢竟又不是鬧饑荒,沒東西吃的情況下。
于是老林子里面的野豬還是很多的。
這次陳華大量的收購,算是讓野豬倒了大霉了,連帶著其它動物也得跟著遭殃,畢竟大家進林子后,可不會專門只對野豬下手。
這么大規模的收購牲口,自然已經超出了陳華的經濟能力范圍,這些都只能讓國家買單了。
其實隨著源源不斷的來人,早就已經超出了陳華的經濟能力,畢竟陳華只帶來了一百萬而已,三萬人一個月的工資就已經接近一百萬了。
周維權和劉興華也沒有來找陳華談,陳華也懶得找他們。
反正陳華只管照著自己的計劃把事情安排下去就行了,至于怎么解決是他們兩個的事情。
如果來找陳華要錢,陳華直接就是沒有,不過他們兩個自然也是知道陳華身家的,倒也從來沒有說過錢的事情。
現在大家都忙得很,等忙過了這一段再好好說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