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大街上的一幕,陳華覺得還行,畢竟給出了選擇,律法需要有一定的彈性。
李云文看著整潔的街道,笑道:“老馬這是靈光起來了,以前我就說這條街得好好管一管,按我的意思,最好把這些人都趕走得了。
老馬又不忍心,說什么大家都不容易,我說整頓一下吧,老馬又說沒那么多人手,現在怎么又有人手了?”
“不是沒有人手,主要是沒錢,咱們大陸還會缺人嗎?”
陳華笑道:“我答應他咱們交一點錢,比如衛生費、治安費什么的,反正就是每個廠子一個月出個三五百塊錢什么的吧。
有了錢,這些事情自然就可以安排人做了。”
李云文皺眉想了想,說道:“這個好像不對吧?
憑什么讓咱們出錢啊?
當然,我不是在乎這么點錢,而是你這個收費名目有點問題,說好免稅的,現在收錢算幾個意思?”
陳華愣了一下,皺眉說道:“這個算是公眾項目,大家多多少少出點錢應該沒問題吧?”
“話可不是這么說的,今天有衛生費、治安費什么的,明天就很有可能再弄出來這費那費,反正夜就是一個名目嘛,借口還不是要多少有多少?”
“你想多了,這種事情怎么可能亂來,如果你實在不放心,那你可以找馬主任商量一下,看看事情到底該怎么辦,反正他那邊肯定是沒錢沒人的,這街道總是需要管理一下才行。”
“你這么說有點不講道理啊!”
“那你給個道理講一講?”
李云文想了想,說道:“行吧,等下我找老馬談談,錢給就給一點吧,可是得有個定數才行,可不能三五天的就給個名目出來。”
陳華笑了笑,不在多說,看著眼前華海針車行的牌子,心里多少有點疑惑。
“怎么用這個名字?”
“好像是張佳提議的!”李云文說道:“有什么問題嗎?”
陳華搖了搖頭,并沒有多說什么,卷簾門大開著,里面有四五個人在組裝針車,還有幾個營業員在和顧客交談,同時有背著工具包的機修不斷騎著單車進進出出。
倒是一副非常忙碌的樣子,生意看起來很是不錯。
李云文有些羨慕的說道:“他們不但賣針車,還買各種配件,同時也提供機修服務,特別是一些小加工廠養不起一個專業的機修,就按針車的數量每個月給他們交多少錢,讓他們幫忙修理。
賺錢得很啊,這里雖然才幾十個員工,可是一個月下來,收入卻很是不少。”
陳華點了點頭,笑道:“業務倒是寬泛,就只有這一個針車行嗎?”
“整個工業區現在一百多家與針車相關的正規工廠,那些小加工廠更是好幾百,說不定都上千了,就只有這么一家針車行。
前段時間倒是有人看著眼饞想要開針車行來著,可是一核算成本之后,發現以他們的價格,利潤并沒有多少,加上拿貨價格比他們貴許多,于是最后只能放棄了。
唉,你們這邊的低人工,以后在沖擊全世界了,最近不但華裔來考察,老外也來了不少,大家都想在這最開始分一杯羹。”
這正是陳華想要的,文華制衣廠就是陳華拋出去的一塊問路石,制衣行業就是陳華打開的一個突破口,現在一年多時間過去了,隨著缺口越來越多,效果終于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