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文手使勁劃了一個大圈,得意的說道:“從那邊山下到這里,還有旁邊那個水庫,差不多兩平方公里土地,全部是咱們農場的。
旁邊那個小棚子就是湯慧君那小丫頭的鵝棚,周圍一圈黑麥子就是她剛剛種下的,現在差不多可以收割一次了。”
兩平方公里土地差不多三千畝的樣子,除去水庫、菜地、豬舍等建筑用地之外,一畝地最少也得供應十五頭豬的飼料。
“地方夠用嗎?”
李云文點了點頭,說道:“剛好,這邊氣候還行,只要不干旱,肥料追勤快一點,作物生長很快的,至少青飼料能保證。
加上各個工廠的潲水,只要多少買一點玉米什么的精飼料,就足夠保證豬仔的生長了。”
這么大的農場自然需要不少人打理,兩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盡是忙碌的身影,追肥的、除草的,收割豬草的、摘菜的,加一起都差不多進千人了。
兩三萬頭豬聽起來很多,可是在這時代一千萬的產值都不到,相比文華制衣廠來說,以價值論其實意義并不大,不過自給自足這點倒是滿重要的。
陳華想了想,說道:“既然覺得養豬賺錢,行情也還好,那倒是可以試著擴大一下規模,反正豬種、技術、人才什么的都是現成的,弄起來也方便。”
“你覺得養豬也很有前途?”李云文驚訝的問道。
陳華笑著點了點頭,說道:“別的國家還不一定,可是咱們國家的人喜歡吃豬肉,以后這邊工廠多了,大家的日子總會慢慢的好起來,到時候對豬肉的需求量肯定很大。
你要是能從現在開始就發展養豬業,那肯定是很有前途的。”
想想珠三角以后幾億人打工,這個可是每年上千億產業鏈,哪怕能吃下十分之一的市場份額,利潤也是十分之一,那一年也有上十億的利潤。
這可是凈利潤啊。
還有什么比這個更賺錢的?
至于能不能吃下十分之的市場份額?
如果是從現在開始就布局的話,想來不是什么太難的事情。
李云文若有所思了起來,過了一會兒說道:“那你也投資一半?”
“呵呵,用不著投資,你就以這個農場為基礎,慢慢發展就行了,當然,如果你覺得需要投資,盡管開口,需要多少錢,我給。”陳華笑道。
李云文點了點頭,說道:“行,這件事情交給我吧,等下我就讓這邊的負責人給我弄個計劃出來。
那家伙是我從老家那邊帶過來的人,一直還向我抱怨來著,嫌棄養豬沒前途,這下知道咱們要擴大規模了,想來應該能讓他安穩下來了。”
“能把這農場在一年多的時間里面發展到現在的樣子,倒也是個人才,嗯,可以給他一點干股,這樣人家也有動力一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