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先感謝你能看到這封信,多次相求實乃迫不得已,還望君諒解一二啊!
我少時家貧在顛沛流離中長大,已不知自己來路,機緣巧合之下入黨入軍算是有了歸途。
當年隨太祖四渡赤河,不幸受傷被同志安排到一山民老鄉家中養傷,后老鄉一家因我而全部遇難,我雖僥幸得救,卻悔恨終生。
解放后我回到了這里,本來就是無家之人嘛,回到給了我第二次生命的地方也能算是落葉歸根了吧!
本想以余生盡綿薄之力以報活命之恩,奈何自己有心無力,蹉跎三十年也只不過調和了一下眾人之間的關系而已,終究眼界不足能力不夠啊!
努力半生,這些山民的生活卻沒有本質的改變,老頭子實在慚愧,倒是你的出現讓我看到了希望。
你有善心,也有能力,所以我第一次感到大限將至之時,厚著臉皮跑去求你,希望你能看在一個老同志臨死相求的份上,給老區一條好路走。
很感激你答應了,同時也請你原諒老頭子的以死相逼。
我原本以為讓山民走出去,是一條不錯的路子,可是后來我發現自己錯了。
因為年輕人離開后,留下的老弱生活將更加的艱難,而且離開的年輕人也不一定會榮歸故里,如果他們能回來把家人接出這綿綿大山也還好,就怕他們出去后依然求存艱難。
畢竟他鄉之客,那有那么容易發展起來的,雖然有你的幫助,他們應該會得到一些便利,可是情況依然不可能太樂觀。
想到這種情況,所以才有了老頭子的第二次相求,具體求什么,老頭子也不知道,思量許久,還是求你把老區記在心里吧。
當你有能力的時候,搭把手就行。”
“還真是看得起我陳華啊!”陳華收起信紙,沉默良久后,對李寨主問道:“你們有何所求,可以說來試試看,我盡力。”
“嘿嘿!”李寨主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說道:“這個嘛,我們也和胡老商量過許多次,覺得吧,如果你能給我們找一個長久的、規模足夠大的、適合我們這里的、利潤也差不多的買賣那就最好了。”
周鄉長聽得目瞪口呆,扯了扯嘴角,說道:“這么好的事情你覺得可能嗎?”
“怎么不可能?”李寨主有些不滿的說道:“你們那個竹編電風扇廠就很好,我們這邊也有許多竹子的,還比你們那邊的硬實一點。
還有你們那個木廠也很不錯,哪怕是你們那個糖廠也可以啊!”
“你倒是打聽的清楚。”
“是你媳婦回來說的。”
“我特么。”周鄉長都有點無語了,想了想,問道:“那你打算怎么把東西運出去?”
這下李寨主沉默了,要想富先修路可不是說說而已,交通永遠是限制發展的首要問題。
這也是古往今來,所有的大城市無不在大江大河大海邊上的根本原因所在,哪怕是長安也是有八水環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