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村里的學生都充了錢,熱愛學習的寧缺等人,悟性達到常人的兩倍,整個暑假都沉醉于學習之中,各科成績都提升了一大截。
聽到老師表揚自己的幾個伙伴,陳宇會心一笑。
心系于他的唐詩,見他笑得詭異,好奇的問道:“你笑什么?”
“寧缺他們的語文,考得這么好,我笑一下,不是很正常嗎?”陳宇說道。
初三的學生,要么忙著復習,期望考上一個好高中,要么等著拿畢業證,然后出去打工賺錢,要么鍛煉體能,期待可以當一名保家衛國的軍人。
初二和初一的學生就不一樣了,精力旺盛而又沖動的他們,時而在網吧打游戲,時而去坡上打牌,時而去偷別人家的水果,時而打一下群架。
這不,中午休息的時候,初一和初二的男生,各自拿著武器,在學校旁邊的坡上械斗。
千石鎮不是下河鎮,管制刀具很難買到,武器幾乎都是清一色的秤桿。
圍城路旁邊,有一家做稱的,經過初加工的秤桿,就堆放在馬路旁邊。
白楊木加工成四四方方、不同長短大小,就是一根根初加工的秤桿,用機器切圓,磨光滑之后,刷上一層黑色的油漆,用榔頭敲上一顆顆金屬顆粒......秤桿就搞定了。
昨天約好架之后,一個個學生下了晚自習,回家的途中,不約而同的偷別人秤桿。
八十幾個初一男生,與七十幾個初二男生,吃了午飯后不久,便在學校旁邊的坡上決斗。
“打起來了,打起來了。”站在窗戶邊上的張志海,幸災樂禍的叫道。
“什么打起來了?”王永江好奇的問道。
“初一的和初二的打起來了。”張志海說道。
“怎么回事?”王永江又問道。
“聽說初一的一個男生,和初二的一個男生,為了初一的一個女生約架。”張志海說道。
“不就兩個人打架嗎?有什么好看的?”王永江不解的問道。
“什么兩個人打架?明明是在打群架,好不好?”張志海說道。
聽到是打群架,班上不少學生,全部湊到窗戶邊上,饒有興致的看了起來。
只見一百多人,揮舞四四方方的秤桿,在滿山遍野大戰。
十幾歲的初中生,正是熱血沖動的年齡,隨便蠱惑一下,就能拉起一群幫手。
“聽說了嗎?初二的那些男生,要給我們初一的一個教訓!”
“初二的就比我們大一歲,只要把初二的打服了,就沒人敢欺負我們了!”
“大家都是同班同學,初二的要打我們班上的......你是不是一個男人?”
“怕什么?有什么好怕的?就算你不敢動手,拿根秤桿站在那里就行了。”
“義氣?知道什么是義氣嗎?沒有義氣的人,以后絕對混不開!”
三五幾個學生,你一言我一句的跟著起哄、慫恿、嘲笑,就能拉起一群人去打架。
看著坡上的情形,陳宇想起未穿越之前,還在讀初中的時候,與別人打群架的情景。
兩百多人參戰,真正動手的只有十幾個,其余的人都是去湊數的。
打架的時候,只要心夠狠、手夠辣,以弱勝強、以少勝多是常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