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時末,李征的像日常出去溜了一趟彎兒似的,回到了竹林書院。
不到午時,關于李征在蒼山書院公開論道的文章,就傳遍了整個吳州城。
尤其是竹林書院,傳的更是廣,幾乎所有人,人手一份。
竹林書院的學生們,少則三五成群,多則數十人聚在一起,論討著李征講道中的所提出的內容。
“萬物有道?這應該是院長的核心理論了吧。”
“不錯,院長正是因為這個理論,而創造出文道的。”
“所以,我們應該以文道,來感悟萬物之道。”
“你這說的不對,我覺得,這篇論道中,最重要的應該是太極混元之道。你們看,院長在這里提到的,太極混元之道,是直指本源的大道,可以用它來詮釋萬物之道的道,是根本大道。我認為,我們應該以文道,追根溯源,反推太極混元之道,只有真正的掌控了太極混元之道,才能真正的得到院長的真傳,得到文道的精髓,達到文道的最高境界!”
“莫秋說的有理。”
“是啊,我們應該追根溯源,若是以文道感悟萬物之道,那不是舍本逐末了嗎?”
“可是,院長通篇講的核心,正是‘萬物有道’這一理論,并且最后還說出了‘這是一家之言,吾且說之,汝且聽之,有用則用,無用則棄,不必太過執著。’這樣的話,不正是在鼓勵我們,不要執著于院長的道,而應該追求‘萬物之道’嗎?”
“文道,可以感悟‘萬物之道’嗎?”
“應該可以吧,文道與武道并列,既然武道中可以包含有那么多的道,沒道理文道不可以啊?”
“沒錯,院長把武道比作感悟‘萬物之道’的工具,然后又把文道與武道并列,自然說明,文道也是感悟‘萬物之道’的工具了,武道可以做到事,沒道理與其并列的文道做不到。”
“這不正好證明了,文道最應該感悟的正是院長的太極混元之道這樣的根本大道嗎?既然院長可以通過武道感悟出來,我們使用文道,應該更有優勢才對。”
“那可是院長領悟的根本大道,豈是那么容易感悟的出來的?我認為,我們還是應該先易后難,先以文道感悟‘萬物之道’,然后等到了一定的程度,才以此為基礎,感悟院長的太極混元之道。”
“不錯,太極混元之道,既然被院長稱之為根本大道,絕對不是那么容易感悟出來的,莫秋,你以為,你是院長嗎?你以為,你有院長的那么高的悟性嗎?我們還是應該量力而行,循序漸進。”
莫秋不服的高聲道:“為何明明有一條明確的光明大道不走,反而要去走不確定的羊腸小道呢?這不是舍本逐末是什么?什么量力而行,什么循序漸進,這不過是你們畏難退縮的借口罷了。”
“不錯,我支持莫秋。”
“我也支持莫秋。”
“我們去另一邊去討論。把這個地方,留給膽小如鼠的‘萬物派’好了。”
剩下的人群中,立刻有人高聲反駁道:“一群好高騖遠的人,不配與我們為吾。”
“還說我們是‘萬物派’,怎么,你們還敢自稱‘本源派’不成?”
莫秋眼前一亮,道:“本源派?這個名字不錯。同學們,這個名字,就是我們流派的名字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