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醒方式不同,這一點是毋庸置喙的。
可以做到這一點的,只有楚王李征了。
顯然,李征閉關數月后,在對文道進行了深度的優化,才有了現在這樣令人驚喜的質變的效果。
“這樣的覺醒方式,文道當興。”
“是極,是極。”
洛瑄也是這么認為的。
僅僅覺醒方式這一項的改進。
“好像內在,也有了一些不同。我聽說,文士的才氣的獲得,不僅需要有很深的感悟,還需要寫出來的,付諸于筆墨,寫字,是文士主要的修煉方式。而我們可是沒有寫字,文宮中的道德文章卻是一步到位,這與之前有了很大的不同。”
“這應該是楚王殿下改進的另一個重要的地方了,原來的文士以字為主,而現在的文士,我更愿意說是以文章,以文心,以對書中道理的感悟為主了。”
洛瑄和曾壑可以成為知已好友,自然是因為談得來,對方說的話,可以接的過去,兩人可以說到一塊去。
而這個改進,同樣非常重要。
這個改進,可以說是完全的更改了文士主修的方向。
以前的文士以字為主,所有的一切都是圍繞著字展開的。
而現在文士,卻是以‘文’為主,所以的一切是圍繞著‘文’展開的。
方向不同,自然有著本質的不同。
“你的文宮中有什么?我自己原造的文章和詞詞,這個倒是可以理解,不過,也有一些不是我原創的文章,但是并不全,有的錄入了文宮,有的沒有,暫時也不知道這個標準是什么。”
兩人對比了一下后,得出了結論。
研讀的非原創的文章,有了自己的解讀和注解,才能錄入文宮之中。
而若是理解和接受的是別人的思想和感悟,并沒有自己的東西,或者自己的東西不成體系,非常少,則不會錄入文宮之中。
然后,洛瑄和曾壑二人研究的就是決定實力的有哪里因素了。
“最明顯的就是字的多少了。文宮中錄入的字數越多,則實力越強。”
他們的才氣,都是蘊含中這一個個文字中的。
每個文字都好像植物一樣,在不斷的吞吐著才氣,源源不斷為文士提供著才氣。
“似乎每個字所蘊含的才氣,并不相同。決定文字蘊含才氣的多少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洛瑄和曾壑二人討論過之后,得出了所感悟的程度的深淺。
“使用起來,單個文字的威力太低了,需要以篇為單位,威力才可觀。”
根據他們收集的情報,這一點在改進前原來的文士中也存在,不過,差距似乎并不像現在這么夸張。
這應該也是方向從‘字’演化到了‘文’的區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