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有些道行啊。
不僅有些道行,而且非常自信。
這是要先清除雜魚,然后再跟我完成最后的對決嗎?
竟然這么有自信,這么驕傲……真是有趣。
李征也做事從來不是拖拖沓沓的性子,非常喜歡干凈利落。
雖然知道對方提出這樣的建議,對對方有利,不過,對方的行事風格非常契合,李征也就順水推舟的答應了。
李征在楚國有著絕對的權威,就算心中所疑惑,有不同的意見,也只會壓在心底,全心全力的按李征的決策行事。
得到李征的回復,曹修心中感嘆萬千。
他不相信,李征沒有看出這樣做對他們魏國其實是最有利的,但是,李征還是同意,而且,用時非常短。
幾乎是聽了接見了他的使者,聽到這個提議后不久,就做出了回應。
從這方面也可以看出,李征在楚國的權威有多么強!
根本不用和大臣商議,一切都是乾坤獨斷。
這點,比他這個魏王,可強多了。
他做任何決定,都要考慮多方的意見,尤其是姹女宗的意見,他更是要聽了。
僅從這一點上講,他曹修就比不過李征。
至于其它方面……
想到這里,曹修嘆了口氣,不想了,想的多了,都是淚啊。
兩國意見達成一致,李征和曹修又都是非常果斷的人,結盟之后,立刻開始行動起來。
在不影響內部安定的情況下,抽調出了一支大軍,開始不宣而戰,默契的同時出擊,征伐元國。
楚國因為只和遼州接壤,所以征伐的重點放在了遼州。
而魏國和元國的元州和遼州同時接壤,為了避開楚國,也是為了自身的策略,他們將重點放在了元州上。
元魏正在談判結盟的事,這樣合則兩利,共贏的好事,元國從來沒有想過魏國會拒絕,更是根本就沒想到魏國會悍然出手,攻打他們,所以,元州與魏州之間的雄關,在當初兩國對立的時候,大軍連續攻打了數月都沒有被攻破,反而是現在的結盟的和平時期,被很國出期不意的攻破了。
之后,魏國的精銳騎兵長驅直入,直取京城。
而遼州那里,更是不堪,元國剛剛吞并遼國,本來就還沒有消化,楚國這一打,立刻反復,遼州草原,又無險可守,速度更是快,根本就是跑馬圈地一樣。
元王得到這個消息,直接癱倒在王座之上,一夜之間白了頭,知道以一敵二,沒有勝算,此戰他輸了,于是,當魏王親自率領大陣,到達京城,元王干凈利落的投降了。
最后的結果是,楚國占據遼州元州的遼州這一邊的雄關,魏國占據元州和魏州這一邊的雄關。
楚國坐擁五州之地,而魏國雖然坐擁四州之地,但是因為元州的特殊,實力同樣擁有五州之地的水平。
自此,元國滅,兩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