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根植在百姓腦海中的念頭,不是朱元璋一道圣旨能改變的。
回到太醫院,陳松收拾了一下班房。
畢竟一會兒,歷史上大名鼎鼎的“萬戶”要來。
像這種為了自己的夢想以及真理獻出自己生命的人物,是值得敬佩的。
剛剛收拾完沒多久,一個穿著普通圓領衫,書生模樣的中年人出現在陳松的班房門口。
此人長著一張國字臉,天庭飽滿地閣方圓,下巴上留著一撮胡子。非常符合這個時代的審美。
“敢問可是陶先生?”陳松走出房間,拱拱手,問道。
來人正是陶成道,他回了一禮,道:“可是陳常青?”
朱元璋給陳松起的字現在朝中大部分官員都知道,一是陳松的名聲以及醫術擺在那里;二是陳松的字是由朱元璋起的,想不被外人知道都難。
“在下正是!”陳松做出一個請的手勢,側過身子,“先生請進!”
陶成道微微吃驚,他沒有想到,當朝駙馬都尉,深受朱元璋看重的神醫陳松竟然如此謙遜有禮,絲毫沒有那些淮右勛貴傲慢的做派。
“不用如此,不用如此!”陶成道忙道幾聲,走了進去。
陳松找來兩把椅子,放在房間的側方。
陳松坐在上位,看著坐在自己旁邊的陶成道,“先生這次過來,可有陛下旨意?”
“旨意沒有,倒是有一道口諭。
陛下說,這幾天你可以不用來太醫院,甚至連早朝都不用上,和在下一起,制造新式火器,直到造出來為止。”陶成道一五一十的說道。
陳松點點頭,然后問道:“原來如此,那不知道先生什么時候可以開始?”
“什么時候開始都行,地點不管在哪也行。”陶成道倒是沒有過多的要求。
陳松說道:“既然如此的話,那就在寒舍吧。”
“好!”
“那我先收拾收拾,待會就走!”
陳松急忙收拾起來,差不多一刻鐘的時間,收拾的差不多了,帶著陶成道走出了太醫院。
回到家,陳松帶著陶成道鉆進了書房。
陳松將書桌從靠墻位置搬到中間,兩人對坐在書桌前。
陳松問道:“不知道先生對現在的火器是如何看待的?”
陶成道摸著下巴上的胡子,皺著眉頭想了一會兒。
差不多一盞茶的功夫,開口道:“火器,始見于宋,直至今日,也有百年的時間。
從一開始,火器就有不小的優勢。
熟知軍事的人都知道,弓箭手在軍中的地位很高,有時候能決定一場戰事的勝負。
可是,弓箭手的培養非常困難,少說也要七八年的功夫。
可是火銃就沒有這個缺點,三兩個月就能上手。
……
唯一不足之處,就是打的不準,威力也還差點。”
陳松聽完陶成道說的那番話,點了點頭。
陶成道說的不錯,說的非常有道理。
能在這個時代,說出這些道理來,實在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