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松和朱棣回到了驛館當中。
陳松的房間和朱棣的房間緊緊相連,兩個房間差不多大,都是驛館當中條件和環境最好的。
在陳松的房間當中,陳松和朱棣對坐在房間當中的桌子旁,桌子上面放滿了揚州府的黃冊魚鱗冊。
這些黃冊和魚鱗冊中,數量最多最詳細的就是揚州府府城周邊的。
至于揚州府下轄的那些州縣,需要到各地的州縣衙門當中去,才能找到更為詳細的數據,這里只有一個大概的數據。
在古代進行人口數量核查,以及田畝清丈是一件非常吃力的事情。
沒有后世那么多先進的工具以及交通工具,想要將某個地方的人口數量徹底的清查清楚非常的困難。
所以揚州府知府孔良猷弄過來的這些數據也只是一個大概,而且這些數據還都是洪武十年左右制定的,甚至更早。
盡管有所增改,但幅度也不太大。
桌子中間放著一個燭臺,蠟燭的火光將桌子照亮,陳松和朱棣坐在桌子旁,認認真真的翻看著這些。
地上還放著幾摞,有些冊子都已經泛黃陳舊。
古代的人口準確數字就是一筆糊涂賬,陳松也心知肚明,所以對這個也沒有抱太大的奢求。
“揚州府府城人口怎么才有這么點兒?”朱棣指著手中冊子的一串數字,抬起頭來看向陳松。
陳松站了起來,湊了過去,看了看上面的數字說道:“這些冊子都是洪武十年左右制定出來的,洪武十年到現在過去了也有五年了。
且不說那些因為年邁以及患病死去的百姓,就連這五年當中的新生兒,我這本冊子上也不曾記載幾個,更別說那些從外地來的百姓以及招攬的那些流民!
這就是一本糊涂賬,根本牽扯不清楚,知道一個大概的數字就行了!”
朱棣一臉煩躁的撓著自己的臉,“你這樣說的也沒什么毛病,可俺總覺得少點什么!”
朱棣長嘆一口氣,接著翻看起來。
在朱棣的右手旁放著一張宣紙,旁邊還放著硯臺和毛筆。
時不時拿起毛筆,蘸飽濃墨,啊,在宣紙上書寫著數字。
這事對于朱棣來說,就像是讓張飛繡花一樣。
陳松將手中的冊子放下,拿起一張空白的宣紙,在上面記錄下了幾個比較重要的數字。
沒過多久,陳松手中的這本冊子便被核查完畢。
將這本冊子放在左腳旁,然后又從地上那些冊子當中拿起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