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八啊,又在擔心標兒啊?”不知什么時候馬皇后出現在了朱元璋身旁。
看著朱標離開的方向,嘆道。
朱元璋微微一驚,反應過來之后點了點頭,“是啊,俺在洪武二年的時候,讓人制定了《祖訓錄》,可是最近這段時間發生的事情讓俺明白,《祖訓錄》這個東西就是廢紙一張。
如果標兒兒有手腕,能力出眾,就算沒有《祖訓錄》,也能夠壓得住臣子。
可如果標兒沒有手腕能力也不行,就算有《祖訓錄》,也沒用。”
“那你覺得標兒的能力和手腕怎么樣?”馬皇后看著朱元璋。
“標兒的手腕和能力是有的,可他的性子實在是太柔和了。俺不止一次說過他,可怎么感覺就改不掉呢?
這次先用朝政磨練磨練他,爭取將他這柔和的性子磨掉。這臣子啊,你就不能放得太松,今天真的是給俺搞了一肚子氣!”
……
東宮書房,翰林院學士宋訥坐在書桌后,朱允炆坐在前面。
宋訥手拿《論語》一書,大聲的朗讀著:“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搖著頭,陰陽頓挫的讀著。
坐在書桌前面的朱允炆手中,也拿著一本《論語》。
因為年齡還小,所以書本印的也比較小,堪堪能夠拿住。
朱允炆那稚嫩的聲音也響了起來,“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宋訥每讀一句,朱允炆就跟著讀一句。
“不錯不錯,殿下聰明伶俐,日后定有所成就!”
宋訥放下手中的書本,一臉復雜的看著朱允炆。
“太孫殿下要更加聰明伶俐,可惜被陳松這個賊子鼓動的,竟然不讀四書五經,凈跑去讀什么新學,真是荒謬!”宋訥搖了搖頭,自言自語的說了一句,又開始發呆。
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就那樣靜靜的坐在那里。
朱允炆見宋訥不動彈了,便開始做起了小動作,把毛筆拿了起來放在手中把玩,弄得渾身上下到處都是墨汁。
一幅頑劣的樣子。
宋訥終于回過神來,看著坐在自己面前的朱允炆,嘆了一口氣。
宋訥是明初大儒,擔任過國子監助教,洪武十五年的時候,被朱元璋選入翰林院學學士。
如果沒有陳松出現的話,他將會在去年成為文淵閣大學士,也就是四輔政之一。
他的能力是有的,學識也很強。
他和禮部尚書任昂關系不錯,所以,任昂在被朱元璋治罪之前,向朱元璋和朱標舉薦,教導朱允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