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松在奏折上面的那些要求,全都被朱元璋無條件同意。
在批準陳松奏折的時候,陳松開始做起了另外一件事。
陳松離開了貿易點,在貿易點外面廣闊無垠的草原上,找著合適的地方。
陳松想要找一個,可以興建大型工坊的地方。
貿易點位于草原,最不缺的就是各種肉類、奶以及各種羊毛。
這些肉類,因為沒有冷鏈運輸,所以,如果想要將這些肉類運往內地,就必須將這些牛羊活著驅趕。
可問題來了,牛羊是要吃草料的,從草原邊境往內地運輸,這一路上吃的東西不比人少,這么一來,成本只會無限量的增加。
如果就地屠宰,沒有冷鏈運輸,那屠宰好的肉,要不了幾天就會發臭。
盡管北平現在人數不少,但也架不住每天都吃肉啊。
最近這幾天,貿易點那邊送來的牛羊看起來很多,但相較于整個草原來說,根本不夠看。
以后,送到貿易點的牛羊只會越來越多,北平府這邊,消費力再怎么大,也不可能將這么多的牛羊全部吞下。
為了解決這個辦法,陳松想到了后世的各種肉罐頭。
罐頭這種食物,如果加工得到,甚至不需要防腐劑,都能夠保存很長的時間。
罐頭所使用的玻璃,對于現在的大明來說,根本就不是個問題。
金陵那邊的玻璃廠距離這里太遠,可以從那邊抽調骨干人手,在這里建立一個玻璃廠,用來生產罐頭所使用的玻璃瓶。
而且,罐頭也不光只是玻璃的,鐵制的也可以。
如果讓這個時代的鐵匠打造,代價太大,時間太長。
但這就不代表陳松沒有辦法,在很早之前,陳松去開封府賑災的時候,對開封府進行了改造。
只不過那個時候,陳松有急事,所以就將開封府的改造留給了自己的學生李知味。
盡管陳松后來再也沒有去過開封府,但李知味做的也不錯,很多東西都按照陳松的規劃來進行。
水利車床東西,現在已經被李知味玩出花來了。
柳樹里貿易點邊建立幾個煉鐵廠,然后再將李知偉所做的那些東西移植過來,用來生產罐頭所需要的鐵瓶子以及瓶蓋。
柳樹里這邊的水源本來就比較多,河流多,水利就多,就可以用來生產這些東西。
在陳松的心中,還有一個更大的野望,那就是將蒸汽機搬到這個時代來,進行一場工業革命。
醫院當中雖然有汽車發動機,但有些東西并不能直接搬來。
拿來主義只能解決表面的問題,如果不從根本上進行改革,有朝一日,陳松死去,陳松所拿出來的那些東西,大概率會隨著陳松的逝去而煙消云散。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陳松才會在開封府那邊進行先頭試驗,并且將自己最得力的學生留在那里。
陳松騎著戰馬,在草原上飛馳。
林朗熟悉周圍的環境,他帶著陳松朝著某個方向不停的狂奔。
太陽開始西沉,他們停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