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你這神氣樣,搞的自己很了不起一樣,不是我說,瞻基還小,根本聽不懂霍政說的。”
“啟蒙嘛,啟蒙就是這樣啟蒙的,聽著聽著就明白了。”
“這水滸傳講的是什么?”
“一群山頭土匪造反的故事。”
“什么,你開什么玩笑,用造反故事給瞻基啟蒙,霍政是瘋了不成。”
“凡是不能看表面,水滸傳里面的人物之所以造反,是因為朝廷腐敗,皇帝昏庸,用這個啟蒙,能讓瞻基明白,為什么會有人造反,知道為什么,就知道怎么做才能制止造成之事發生。”
“正所謂讀史使人明智,瞻基知道這些,就知道以后道路怎么走,行了,我們也別打擾他了,我們回房。”
朱高熾和張氏回到房間里,也命令太監宮女不許打擾,使得東宮的院子中只有霍政講故事的聲音。
朱瞻基一開始聽不太懂,可一直聽下去,小臉蛋上漸漸露出癡迷之色,沉浸于水滸傳的故事之中。
與此同時、南京西郊五十里處,西京衛!
西京衛是一座小城,城中不是軍士就是軍士家屬。
在衛所制的限制下,無論是軍士還是軍士家屬,都不能踏出西京衛半步,擅自逃出西京衛者,以叛逃罪論處。
軍士分為兩種,一種是守備軍和軍戶,戰爭時期,守備軍出征打仗,和平時期,站崗巡邏,操練戰法。
另一種是軍戶,負責在田地里勞作,為守備軍提供軍糧。
守備軍和軍戶每隔半年更換一次,意思就是,到了半年期限,原先的軍戶轉為守備軍,原先的守備軍轉為軍戶。
這叫調班。
這么做,是為了保證衛所戰斗力,能夠讓所有軍戶都得到充分時間訓練。
大明開國之初,衛所制給大明提供了極大幫助,可隨著大明戰事越來越少,守備軍越來越懈怠訓練。
一天下來,訓練時間只有三個時辰,一些紀律松散的,只是早上集結一下,就解散自由活動了。
于是一些有錢有背景的軍士開始賄賂守備軍軍官,讓自己一直留在守備軍,這樣既能不干活,又能白吃軍戶糧食。
而那些無錢無背景的軍士,就只能一直成為軍戶,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勞作。
或許有會問,為什么不去舉報。
都不能出衛所,怎么去舉報?
難不成去守備軍軍官哪里告守備軍軍官,然后守備軍軍官說一句,堂下何人告本官?
現在大明大部分衛所軍官,都已經成了衛所的豪強,將守備軍當做自己的私軍,將軍戶當成自己的奴隸。
正是因為如此,每年都有大量軍士冒著殺頭風險逃出衛所。
當然,西京衛作為拱衛南京的衛所,天子腳下,情況還沒有那么嚴重,但訓練強度只有一個時辰。
朱元璋在位期間,西京衛有十二萬衛所大軍,六萬守備軍,六萬軍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