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梁恩的許可之后,范猛很快就把舊報紙清理一空。然后露出里面一塊塊灰黑色并泛著金屬光芒的金屬錠。“喔——這好像是銀子啊。”
輕輕的拿起兩塊碰了碰后,范猛的臉上露出了興奮的表情。結果他轉過頭之后卻發現梁恩拿著一塊銀塊皺著眉頭。
這個時候梁恩已經用隨身的小卷尺量了這個東西的尺寸,結果發現每一塊銀錠基本上都是長6cm厚1.5cm的樣子,上面還有不少的劃痕和黑色的氧化痕跡。
“Boss,這可是銀子啊。”看著梁恩的表情,范猛露出了不解的表情。“而且我覺得這些東西應該是有年頭的古董。”
在范猛看來,這種有年頭的貴金屬金屬錠應該完全符合寶藏的定義,所以完全無法理解為什么梁恩一點也不興奮。
梁恩看著興奮的范猛有些無語,但既然他是自己的助手了,那么這個時候他總得解釋一下,免得范猛哪天倒霉掉坑里。
“這個玩意叫做牌坊錠,又稱公估銀、馬鞍錠,因其造型酷似古代牌坊建筑而得名。鑄造于清代光緒、宣統年間,至民國初退出流通為止,歷時三十余年,主要流通于華夏的西南地區。”
“因為民國初年“廢兩改元“的實施,所以這些銀子中的很大一部分都重新回收并改鑄成了銀元,留到今天的并不多。”
聽梁恩這么一說之后,范猛更迷茫了。因為按梁恩的說法,這種被稱作牌坊錠的銀錠既然發行時間短,范圍小,留存數量少。那么應該比較值錢才對。
“我記得你認識中文的,那么你可以看看這上面寫的字是什么。”看著范猛一頭霧水的樣子,梁恩笑了一下,然后指著其中一塊銀子上的文字說道。
別看范猛長相上中西結合,但從小就被父親逼著學中文。所以這些銀塊上的那些戳記他還是認識的,因此很快就念出了銀塊上的漢字。
“光寶通緒天保地保”認出那些凌亂的漢字之后,范猛也皺起了眉頭。因為這些文字不但內容上完全講不通,而且字的間架結構也非常爛,就好像小孩兒涂鴉一樣。
“因為這些根本就不是華夏境內鑄造的銀元,而是東南亞各國的仿制品。”梁恩直接揭開了謎底。原來當年華夏的西南邊陲雖然地處偏遠,但是有著繁榮的國際貿易。
而在當地的商人們和泰、緬、老撾等鄰邦的邊境貿易中,銀元的流通率并不算高,仍需使用大量白銀作為貿易中的硬通貨。
因此包括牌坊錠在內的那些已經退出流通的華夏各省銀錠就這樣搖身一變變成了國際貿易貨幣,甚至最后被當成了當地的一種合法貨幣來看待。
這么一來,那些東南亞國家除了通過貿易獲取大量的銀錠以外,還會按照華夏傳統銀錠的樣式字形鑄造一批銀錠用于滿足國際貿易以及本地流通。
不過因為各國之間語言、文化及技術條件的差異導致所鑄造的銀錠,無論在工藝或文字水平都無法與中土相比。鑄造水平粗糙、成色混亂、銘文上更是錯漏百出。
比如說梁恩他們現在找到了這些銀錠上“光寶通緒”的銘文乃是“光緒通寶”的一種誤寫,應是參考銅錢銘文,卻不懂環讀順序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