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那個文蘭會在什么地方?美國,加拿大還是——”坐上飛機之后,范猛詢問起了有關于這次行動計劃的目標。
“如果那些記錄里說的是真的的話,那么我覺得應該是加拿大。”
雖然腦海中有一部分前世的科考記憶,但實際上,簡單的分析過后他也發現這里面的東西是有跡可循的。
“這主要是因為那個時候維京人的船體積有限,同時動力除了一面簡單的風帆以外純粹靠人力劃和海流,所以他們在海上的航程真的有限。”
“因此在那種情況下,如果順著北美洲東海岸線一路向南的話,對方基本上不可能活著到達今天美國境內。”
“而另一方面,無論是記錄還是事實都告訴我們維京人殖民的動力是尋找各種各樣的資源。所以加拿大過于靠北的地方也被排除在外。”
“畢竟維京人又不是馴鹿,不可能只靠著那一點點在巖石和地面上長的苔蘚生活。而且就算他們真的能吃苔蘚,零下二三十度且沒有燃料的生活也不是人類能扛得住的。”
“如果排除掉哈德遜灣和北方大部分的土地,再排除掉南邊美國的海岸線的話,我想我們這次需要搜索的地方應該不算多。”范猛這個時候看著地圖說道。
“你說的沒錯,但地圖上只有一個指節長度的距離放在現實上也有幾百千米呢,想要靠一條船去找也基本上是不可能找到的。”梁恩聳了聳肩。
“所以對我們而言,真正的工作在我們踏上格林蘭島的第一時間就會開始,因為我們需要更多的信息用于縮小可能的范圍。”
也正因為這樣的原因,所以梁恩并沒有選擇在船只到達圣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的時候直接過去,而是選擇前往格陵蘭從源頭開始調查。
飛機降落在格陵蘭島首府努克機場之后,梁恩和范猛兩個人就直奔市區的檔案館。
這里多虧了伯爵閣下的地位,所以他們才能直接調閱那些古老的資料。
當然了,這些資料只有少部分是雕刻在金屬或者寫在羊皮紙上的原件,而大部分則是一些散落在格林蘭島南部各處的石碑的照片。
畢竟相對于進口的紙莎草或者是自制的羊皮紙來說,石頭上的文字更容易穿過漫長的時光留存到今天。不過因為石頭的體積太大,所以檔案管理也只能有一些拓片和照片了。
很快,梁恩就和范猛整理起了這批和殖民遠航有關的資料。
雖然說范猛并不認識如尼文,但梁恩把要找的那幾個關鍵詞的如尼文寫下后讓范猛直接通過圖像比對,只要找到和那有關的圖案就叫自己。
實際上如果是位于歐洲本土或者美國的檔案館的話完全不用這么麻煩,被電子化的內容很快就能查到自己所要的資料。
可惜這個地方實在是太小了,整體上也比較簡陋,所以梁恩只能通過最古老的方法來搜索自己所需要的內容。
不過因為維京人那些記錄能夠穿過漫長的時光留存到今天的也并不算多,因此僅僅兩天時間,梁恩就從中整理出了一些非常有意義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