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自從這座建筑被建好之后,就變成了賓西法尼亞大學校園的著名地標建筑之一。
賓西法尼亞大學,美國八所常春藤盟校之一,創建于1740年,是美國第一所現代意義上的大學。
歷史上《獨立宣言》的九位簽字者和美國憲法的11位簽字者都和該校有關,而學校的創辦人則是18世紀美國最偉大的發明家本杰明富蘭克林。
值得慶幸的是,雖然這座博物館位于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校園里,但仍然是對外開放的,因此梁恩他們很快就混在一群游客之中進入了這間博物館。
作為一座全球知名的博物館,賓夕法尼亞考古與人類學博物館中自然有很多非常有價值的文物。
比如如說西半球最大,也是埃及以外最大的獅身人面像,再比如從中東恩利爾神廟和尼普爾遺址里面發掘出的七萬多塊上邊刻有楔形文字的泥板。
而為了顯示自己的中東考古領域取得的輝煌成就,博物館的網站主頁上還特意設置了一個互動環節——訪客只要輸入自己姓名的拉丁字母,就能夠看到其在楔形文字中的寫法。
實際上,現在梁恩和盧浮宮所做的那個app就和這個程序很像,只不過是把其中的楔形文字換成了古埃及象形文字而已。
簡單的看了一下博物館中的這些藏品之后,梁恩他們就來到了館舍核心區域中建筑面積最大,也是唯一一個圓形大廳之中。
這座大廳是華夏藝術陳列廳,里面擺放了大量來自于華夏的文物,因此也得名華夏圓廳,和其他展廳中的文物一樣,這間展廳中的文物也是通過大量不怎么合法的手段掠奪來的。
雖然這些東西都是掠奪來的,但博物館方面還是這些東西自然而然的視作了自己的財富。因此現在華夏圓廳的側面專門用欄桿攔起了一片空間,擺放著那次劫案中丟失物品的仿制品。
除了這些仿制品以外,博物館方面還用好幾塊展板寫了當年那場盜竊案的經過,并在下邊寫著懸賞100萬美元給那些發現文物并報告博物館的人。
“果然英國人無論過了多少年強盜性格都不會改變。”看完了那些展板之后,貞德小聲地用法語說到,“只要搶到手的東西就算自己的,完全不考慮那些東西的原主人。”
“你說的沒錯,無論是文物還是土地他們都是這種態度。”梁恩點了點頭,他覺得自己的這一點上和貞德有著很多的共同語言。
一邊吐槽著這些英國人,梁恩他們一邊順著線路向出口走去。很快他們三個人就來到了出口處,結果發現當年案件發生的那座小展廳現在已經變成了紀念品商店。
紀念品商店周圍挨挨的人群對梁恩來說是極好的一個掩護,他很快坐在了圍繞著這間大廳正中的那圈椅子上,接著把手搭在了背后的那個白色大理石柱上發動了【鑒定(R)】卡牌。
由于知道之前盜竊案發生的具體時間,所以梁恩很快就利用卡牌從盜竊案的前兩天開始,以背后的柱子作為觀察基準點開始觀察當年的那場劫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