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種交流之中,梁恩算是和這些學者們混了個臉熟,順便也打發了這天余下的時光,而第二天早飯結束后不久,會議就正式開始了。
這場會議上,梁恩自然也帶來了屬于自己的一篇論文,內容則主要有關于海上絲綢之路西段的情況。
畢竟海上絲綢之路是從唐朝開始興起的,而歐洲的同一時代則是維京人活躍的年代,因此通過之前掌握的一系列有關于維京人的知識,梁恩自然能夠寫出一篇很有價值的論文。
論文的效果甚至要好于梁恩之前的猜想,那些從維京墓地和遺跡中發現的一系列和東亞,東南亞有關的文物充分說明了海上絲綢之路的延伸。
“這是一篇有創造性的論文,因為在此之前華夏這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海上絲綢之路東段,也就是從華夏一直到波斯灣,紅海以及東非的這一段。”
“而從這位梁先生論文來看,我們現在可以通過研究古代維京人的商路,從而進一步的了解有關于那些海上絲綢之路西端的貨物集散情況”
會議的主持人對于梁恩的這篇論文評價很高,因為這填補了原來關于海上絲綢之路的一部分研究空白。
雖然說當年的海上絲綢之路上和華夏交易的主要是東南亞,印度,中東或者是波斯,但這并不代表沒有人走的更遠。
比如說之前梁恩在自家附近挖到的那個女維京戰士的墓地里陪葬的白瓷盒子就很能說明問題了,那個小盒子能夠出現在遙遠的愛爾蘭代表著這條商路比大家所知的延伸的更遠。
因為這一原因,所以梁恩的這個論題很快就變成了接下來小組討論中幾個重點議題之一,而在這個過程中,他對于古維京商路的充分熟悉讓他逐漸靠著自己的知識折服了那些學者們。
實際上一開始的時候,哪怕梁恩有著完全拿得出手的學術成績,但是還是有一些學者對他不是很認可,畢竟他還是太年輕了點。
但是隨著大家的討論,那些有關于維京人的問題被解答出來之后,大家也開始忽略了他的年齡并認可他在學術上的水平。
“你們今天干什么了?”這天結束了討論并返回房間之后,梁恩向貞德詢問道,這幾天因為沒事,所以貞德和范猛自然有著充分的自由活動時間。
趁著這個機會,范猛這幾天一直在市區和河灣村跑來跑去處理有關于新族譜的事情,畢竟他現在還有個任務就是把有關于他們那一支的族譜帶回去。
當年他們這一支下南洋的家族從印尼逃出來之后分散到了很多的國家,人很多,分的又很散,所以有關于族譜的事情顯然要處理上一段時間。
而對梁恩來說,這次范猛跟著過來又不是工作,而是處理自己的事情,甚至所有的費用都是自己在掏,因此他去哪里自然就是他的自由,沒必要一直集體行動。
“前兩天在附近的一個俱樂部里碰見了一個參加全甲格斗的小團隊,只有兩三個人。我覺得他們是真心喜歡這種格斗,所以這幾天一直在教導他們。”貞德回答道。
全甲格斗是指選手身穿按照史實復原的盔甲裝備,攜戴相應鈍化兵器,并把鈍器(如錘子)重量控制在一公斤以內,禁止刺擊,進行一對一,或者是多對多的格斗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