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梁恩準備的是一套帶有維京眼鏡風格的頭盔,外加一套板甲衣,準確的說算是維京人一支諾曼人的風格。
其中,手部的盔甲使用的是一名烏克蘭傳奇制甲師發明的比賽用板甲手套,這玩意兒歷史上從來不存在,但是出于安全考慮大家都用這個。
考慮到維京狂戰士的戰法大開大合,所以在四肢的盔甲上梁恩選擇了浮動型的盔甲,也就是每個部位之間不連接或者用皮革連接,靈活性更強一些。
至于貞德則穿著一套改良型的米蘭試樣盔甲,按照她的說法這套盔甲除了個別的地方被按照比賽規格進行加強以外,她的盔甲和當年自己那套幾乎一模一樣。
“我以前看資料上記載你的盔甲是特別定制的,怎么現在聽你一說,感覺你的盔甲買的好像是當時的量產貨啊。”聽貞德評價了自己的新盔甲后,梁恩有些不解的問道。
“雖然說是定制,但實際上是根據我的身材進行調整,然后讓盔甲的重心分布符合我的使用習慣罷了。”貞德笑著解釋道。
按照貞德的說法,實際上那套盔甲毛坯在第三天就已經有了,而接下來的時間主要是消耗在了修整各種各樣的細節以及調整上。
“這種調整實際上是很累的,需要我穿著半成品的盔甲做各種動作并感受著盔甲的重量,然后告訴制甲師進行微調,有的時候說半天主要不清楚,還要反復修改才可以。”
古代的那些盔甲師傅,尤其是那些頂級的制甲師算是最早了解人體工程學的一群人,所以才能夠制作出那種貼身盔甲。
只不過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那群人都把這些知識壟斷在師徒之間或者是行會之中,而且純粹是經驗總結,并不進行理論研究,所以才沒能夠發展出人體工程學。
而現在的那些盔甲制造師們幾乎全部都研究過人體工程學,因此只要有盔甲訂購者的身體數據并詢問一些簡單的問題后,他們就能夠打制出一套完全符合需要的盔甲。
像是貞德現在的盔甲就是如此,按照她的說法,雖然考慮到比賽的原因盔甲很多地方有所加厚,但整體上感覺要比她當年那套盔甲更合身,也更利于運動。
等到第二天早上天亮之后,梁恩和貞德穿好裝備后在院子里對練了起來。不得不說在這種一對一的戰斗中,維京狂戰士的戰斗技巧的確能派上很大的作用。
雖然說手中的斧頭是鈍頭,外加上重量也受到限制,但在被反復強化過身體的梁恩手中每一次都能發揮出十足十的力道。
至于貞德手中的武器則是一把騎士劍,根據歷史上的記載貞德劍術一般,所以她在戰場上更傾向于使用自己的旗幟而不是劍。
不過在真實對練之后,梁恩覺得當年記載這個記錄的人要么就沒見過貞德,要么就是一個劍術大師。
對練之中,哪怕貞德并沒有使用那一枚十字架提升自己的力量,但仍然能夠和在力量上超過她的梁恩打成平手。
可能是因為天賦的原因,貞德總能夠抓住梁恩發力的時機以及各種視覺和發力死角,然后巧妙的擊打到他的薄弱部位。
“好了,咱們午飯后就去找那個格斗隊伍吧。”完成了練習后,梁恩說道。“希望能夠一切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