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是,他的先祖當年也參加了搜索工作,結果付出了一條船和超過1/3的船員傷亡代價之后鎩羽而歸,所以他這次行動也有繼承祖先遺愿的想法。”
“看來我們這次的搜索工作會很熱鬧,就是不知道對方會選擇什么態度和我們相處。”梁恩點了點頭,“更糟糕的是,我們只有一個月的時間用來準備。”
“這就需要拜托你能夠從已知的線索中找出我們需要的東西了。”斯考德說道,“至于其他的準備你們不用擔心,我本來就打算今年冬天去北極圈探險的,所以各種準備已經完善了。”
之所以只有一個月準備時間是因為他們9月中旬之前必須要離開那里,再往后的話,北極圈內極端惡劣的條件會有明顯的危險。
也就是說他們必須要在8月中旬開始搜索工作,然后壓縮時間用一個月進行搜索工作,一個月時間一到,不管成不成都要離開那里。
想到這里,梁恩意識到那位納爾遜先生顯然應該是提前準備好了,甚至他懷疑探索頻道可能原本只打算拍納爾遜的故事,對自己邀請只是附帶的而已。
“放心吧,搜索線索這件事情可不是誰準備的時間長誰就能夠贏的。”想明白了這些事情之后,梁恩也被激起了斗志。
“我保證能夠在上船之前找到一個大致的方向,可能那個方向會比較模糊,但能保證在方向上是正確的。”
梁恩現在之所以顯得如此自信,是因為前世他看過一個翻譯過來叫做《極地惡靈》的電視連續劇,而這個電視劇就是以那次失敗的探險作為原型的。
雖然一個恐怖電視劇最后揭開謎底的時候有著濃郁的走進科學風讓人覺得有些不爽,但出于好奇梁恩還是查了查這個電視劇的背景。
當時讓他覺得有意思的是,這個電視劇并不是純粹的虛構背景,而是以歷史上一次著名的悲劇改編過來的。
這個事件開始于1845年5月,約翰·富蘭克林帶著134人的探險隊伍乘坐兩艘北極航行經驗豐富的皇家海軍艦艇“幽冥號”和“恐怖號”出發前往加拿大北部尋找西北航道。
所謂的西北航道是由格陵蘭島經加拿大北部的北極群島到阿拉斯加北岸進入太平洋的航線,它能將歐亞間的航程縮短5000-7000公里。
不過,雖然航海家們前仆后繼付出了慘痛的犧牲,但直到20世紀初,那位第一位登上南極點的挪威探險家阿蒙森才首次通過西北航道抵達阿拉斯加,并確定了這條航道的存在。
而這位約翰富蘭克林的探險隊就是之前慘痛的犧牲之一,整支探險隊因為惡劣的氣候全軍覆沒,無人生還。
梁恩的上個世界中,一名叫做約翰雷的搜索隊員在1854年的時候第一個得知了有關于這支搜索隊的最后下落,接著發現了部分死亡者的遺骨。
不過一直到2014年,隨著全球變暖,冰雪融化。“幽冥號”才在海底被發現,接著在兩年之后的2016年,人們又在島嶼的另外一側找到了“恐怖號”的沉船。
但這個世界和另外一個世界相比在很多細節上有所變化,比如說在華夏莫高窟藏經洞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在一次清理工作中被發現,再比如約翰.福蘭克林的探索隊并沒有被人找到太多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