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就當梁恩和貞德兩個人在倫敦那間租住的房間中住了一個晚上,準備第二天中午乘飛機返回都柏林的時候,意外的收到了那位威廉.納爾遜打來的電話。
電話中,納爾遜先是祝賀梁恩找到了那一只失蹤的北極探險隊的遺跡,接著邀請他參加下午自己舉行的慶祝探險成功的派對。
對于梁恩來說,他現在回愛爾蘭也沒有什么事情要做,所以在思考了一番之后他決定接受這個邀請。
說真的,如果邀請者是一個老頭的話,只要事情不重要梁恩說不定就會找借口婉拒,但對于威廉.納爾遜這樣一個同齡人的邀請他還是頗有興趣的。
至少在梁恩看來,作為同齡人的納爾遜明顯更好溝通一些,同時他的派對也應該更符合自己的胃口,不像那些年長者的聚會那樣死氣沉沉。
事實也正是如此,納爾遜舉行慶祝派對的地方位于一間酒店的大廳之中,大廳的整體布置的十分時尚,讓人有一種放松的感覺。
“歡迎參加我的慶祝會。”當梁恩帶著貞德走進大廳的時候,納爾遜專門從大廳里面的臺子上走到了門口迎接,接著把他介紹給自己的同伴們。
顯然,一個人的交際圈子是和這個人的社會地位相對應的,比如納爾遜現在邀請的人要么是年輕的學者,要么是一些和他一樣的富二代或者富三代。
當然了,能夠干出野外探險,還能夠在這方面做出一番成就的納爾遜能看上眼的出二代或者富三代也不是那種無所事事,只會花錢的家伙。
相互介紹過之后,梁恩發現這群人都在某個領域做出了一些屬于自己的成績,并不是那種只依靠家庭長輩資源的飯桶。
因為梁恩之前通過卡牌獲得了很多的知識,尤其是藝術和航海方面的知識,所以很快就和大家聊在了一起。
就在這個時候,他看見有一個中年人突然從外邊走了進來,同時手上拿著一副塔羅牌。
“這個人是誰?”看著那個戴著高禮帽,穿著燕尾服,一副19世紀打扮的中年人后,梁恩有些奇怪的向旁邊的人詢問到。
因為對方的打扮的確像那種街道上塔羅牌給人算命的家伙,但是這里現在是私人聚會,受邀請的客人不超過25個,所以不可能有陌生人混進來。
“這是一位黃金黎明的第二大階成員,算是現在倫敦最有名的占卜師,今天納爾遜好不容易才把他請過來。”一名留著金色卷發的少女對梁恩回答到。
這個世界的確不存在超凡的力量,但是無論是宗教活動還是這一類封建迷信行為都是挺常見的,尤其一些西方國家內部還保留了不少這一類組織。
黃金黎明則是這一類組織中非常有名,這一組織全稱是黃金黎明的赫爾墨斯結社,是一個致力于研究與實踐神秘學、玄學與超自然活動的組織。
整個組織從創始到現在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當代傳統中心的魔法與儀式的許多概念,如威卡(Wicca)與泰勒瑪(Thelema)都受到了黃金黎明的啟發。
甚至就連現在塔羅牌中占有主導地位的韋特塔羅牌也是由黃金黎明成員阿瑟·愛德華·偉特創立架構,并由帕梅拉·寇門·史密斯繪圖并推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