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追尋古老文明的話就自然不能把考察重點放在舒適的圖書館、研究所、大學、博物館,而是前往野外實地考察文明遺址的所在地。
比如說梁恩這次所要尋找的邁錫尼遺址就是如此,因此離開了雅典市區之后,他們很快就開著車一路向西,前往希臘早期文明的搖籃伯羅奔尼撒半島。
邁錫尼文明是一個非常古老且充滿著野性的文明,和現在所說的古希臘文明相比,這個文明早了1000年,同時也更加的崇尚武力。
人們對于這個文明最早的印象來自于古老的《荷馬史詩》,按照故事的敘述,他們曾經為了海倫進行了一場長達十年的跨海遠征。
最后利用木馬計摧毀了特洛伊取得了勝利。不過勝利者也沒有太多的機會品嘗自己勝利的果實,比如像邁錫尼的國王阿伽門農就死于篡權者的陰謀之下。
隨著汽車一路往西,一條刀切劍割般的運河出現在了他們的前方,這就是希臘地區赫赫有名的科林斯運河。
根據歷史記載,公元67年的時候古羅馬皇帝尼祿就開始嘗試著開鑿運河,之后無論是拜占庭時代還是中世紀都有人在這個地方嘗試挖掘,不過直到19世紀人們才真正挖通運河。
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本地的地形有些問題,運河只有6.3千米長,但由水平線到岸上卻有90米高,是世界上開鑿最深的運河,并且是極少數在堅硬石區開鑿出來的運河之一。
讓人覺得有些惋惜的是,隨著造船業以及航海技術水平的進步,這條水深8m,最寬處24m的運河今天已經完全無法滿足大家需要了。
同時過去的船必須近帖著海岸航行,因此繞過伯羅奔尼撒半島是一件比較危險的事,需要一條運河繞開那些危險的地方。
而今天的船可以遠離海岸航行,且比過去快得多,因此使用科林斯運河所獲得的安全感以及節省的時間也不象過去那么重要了。
更別說雖然運河是在石頭中開鑿出的,但是這些石頭明顯不夠堅硬,所以每年的維修運營成本也高的厲害,從經濟上來說運河并不怎么劃算。
好在這條運河獨特的景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所以今天這條運河內的交通繁忙。雖然通行費非常昂貴,但每天仍然有30條左右的船經過運河。
根據統計,每年約11000條船通過這條運河,其中大多數是擺渡船和旅游船,這是因為運河本身深深和筆直的巖壁就是許多人希臘旅游的必須參觀點。
梁恩他們的汽車從運河橋上通過的時候正好看見一條白色的游船從橋下經過,而旁邊的觀景臺餐廳里的游客也揮手打起了招呼,顯得非常熱鬧。
可惜的是,渡過運河之后周圍的一切就變得冷清了起來,進入丘陵延綿的伯羅奔尼撒半島半島,周圍的情況看著有些蕭條。
只見路的兩邊綠樹遍野,人煙稀少,偶爾見到一個小村莊中總有幾間樸拙的石頭小屋掛著出租的招牌,但好像沒有什么生意。
畢竟現在算得上是環地中海旅行的淡季,像是這些遠離景點的地方自然就不怎么熱鬧,各項產業也顯得沒有那么多的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