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也很正常。
喬丹出現以前,大家都認為二號位只是一個進攻端負責接球投籃,主要負責防守的位置,從來沒想過這個位置的球員能成為球隊主carry點,那時候小前鋒才是負責進攻端主攻的球員。
另外在蒂姆鄧肯出現之前,大前鋒位置也是一個臟活累活居多的位置,很少有球隊用大前鋒當核心,而大前鋒當核心拿到冠軍的球隊的更少了!
可蒂姆鄧肯的出現,讓所有人都意識到,好的四號位也可以成為球隊的絕對核心,也可以奪冠……
當然,真要說的話,喬丹說是二號位,但他打的確實是三號位,為此聯盟還出了一個新的詞,叫“鋒衛搖擺人”,在喬丹之前,真沒這個詞。
而蒂姆鄧肯他在馬刺隊其實干的也是五號位的活,至于為什么到四號位去,有一種說法是為了避免跟沙克奧尼爾重疊,影響他的榮譽,所以波波維奇才幫他報的四號位,但他其實是中鋒打法,不過,這種說法聽聽也就算了,畢竟在后來位置愈發模糊化的時代,蒂姆鄧肯這種球員四個字就可以概括:可四可五!
由此可見,天才都是可以打破界定的!
現在,姚名便也在經歷這樣的時刻,在他出現以前,整個聯盟都認為五號位只有在禁區才能發揮他的威力,投三分球的大個子都是“軟蛋”打法!
但隨著姚名統治的比賽越來越多,這不,也有越來越多的專家開始認同他的打法,可以預見,如果姚名這個賽季能夠奪冠,他必然成為邁克爾喬丹跟蒂姆鄧肯之后又一個打破了界定的家伙——投三分球的五號位,同樣可以奪冠!
到時候,這樣的聲音必然不會少!
因此說一千道一萬,還是那句話,歷史是由勝利者抒寫的,只要你統治了比賽,只要你捧杯成功,那就不會有人質疑你的打法!
包括后來的勒布朗詹姆斯,跟他的好二弟以及“龍王”齊聚邁阿密奪冠之后,不也讓聯盟掀起了一波“抱團熱潮”嗎?
這同樣屬于開創了歷史……
姚名時不時就往三分線外跑,這使得馬刺隊整個的防線不得不拉得很開,太過擴散的防線往往意味著有些地方的防守是很薄弱的,這不,火箭隊其他人很好地通過傳球,讓馬刺隊擴散的防線變得更大的松動,從而找到了一個又一個的進攻機會。
在火箭隊全員氣勢本來就很不錯的情況下,這樣的進攻機會,相當于送火箭隊得分。
最終上半場比賽結束,火箭隊成功拉開了10分的分差……
果然啊!
真有“手感守恒定律”這一說。
姚名通過主場球員通道進入更衣室,先拍了拍自己的胸口,一臉的慶幸,上半場火箭隊領先10分,可他的表現并不是很好,三分線外出手5次只投中了1球,有兩個他感覺穩進的球,今天也全部彈框而出了。
他不得不承認,真有“手感守恒定律”這么一說。
他也不覺得是他自己三分球實力不夠……三分球實力強如斯蒂芬庫里,18年總決賽第二場比賽投中了9記三分球,打破總決賽三分球單場記錄,但緊接著的總決賽第三站直接投丟了9個三分球,全場三分球10投僅僅1中,你能說是他三分球實力不夠?
另外還有2010年總決賽湖人VS凱爾特人的第二場比賽,雷阿倫在三分線外瘋狂開炮,最終三分球11投8中,打破他此前08年總決賽第六場比賽的單場7個三分球記錄,但在隨后綠衫軍主場進行的第三場比賽,雷阿倫只拿了2分!
這場比賽雷阿倫13投0中,其中三分球8投全丟……你能說他三分球實力不夠?
這玩意是真有玄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