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到沈琬宜看自己帶著蔑視的眼神,沈琬瑤就生氣。
沈琬昭盯著那字條看了一會兒,恍然道:“也不是猜不出來。”
沈琬瑤眼前一亮,“三姐想到了?”
沈琬昭點點頭,感嘆道:“出謎面的人,還真是心思巧妙,也不知道是誰出的。”
因為這涉及到一個典故,這八個字刻在‘曹娥碑’碑文的背面。
‘曹娥碑’是為歌頌孝女曹娥所立,碑文生動感人,叫人贊嘆不已,而這八個字,便是對那碑文的評價。
沈琬瑤對這些一點都不懂,但不妨礙她目光灼灼地盯著自己四姐。
“越難猜越好,這樣二姐肯定猜不出來了。”
“我都看了,方才三姐是第一個猜出倒數第二題的,也是咱們最先拿到最后一題的謎面。”
說著沈琬瑤有些得意,“剛才三姐你看的時候,半盞茶的時間就過去了,也只有另外兩條紅綢掛起來,說明只有三個人猜中倒數第二題,最后這題能猜中只會更少。”
猜中的人更少,就更體現能耐。
誰不知道,前頭那些都是開胃菜。
沈琬昭再次紙筆,寫下謎底,讓沈琬瑤的丫鬟送到外面高臺上。
燈謎猜到這個時候,往高臺上去的人已經很少,尤其沈琬瑤的丫鬟還是第一個,自然一上去就吸引了所有人的視線。
眾目睽睽之下,一條紅綢被掛起,震驚不少人。
頓時議論紛紛:“居然有人猜出來了。”
“不知是哪位才高八斗之士?”
“我看那位去掛紅綢的小娘子是位丫鬟,說不定是猜出來的哪家閨秀呢。”
立即有人反應過來,“若真是哪家的閨秀,恐怕也是位飽讀詩書的。”
還有些知道的更多,“我看那個丫鬟眼生得很,看穿戴做派,也不是高門大戶出來的,難道又有哪家出了位聲名不顯,卻學識過人的閨秀?”
這么一說,眾人還真覺得有幾分道理。
感嘆道:“今晚過后,這位閨秀若是愿意揚名,恐怕揚州府又要多一位有才名的女子了。”
也有不服者,“許是運氣好呢?”
立即有人沒好氣地反駁道:“學識一事,哪有什么運氣之說,沒看到問道書院那些學子想破了腦袋,都沒猜出來最后這一題的謎底嗎?”
那人被駁得面紅耳赤,一時說不出話來。
眾人鄙視之。
“你們沒注意,那上面還有道紅綢。”有人眼尖,發現這一點,“我沒記錯的話,那道紅綢是上一題才掛上的吧?”
因為后面掛紅綢的人越來越少,所以難免留下印象。
顯然,其他人也想起來了,面面相覷。
“猜中最后壓軸的兩題,卻沒猜中前面的題,這怎么可能?誰不知道,燈謎先易后難。”
有人想了想,道:“恐怕并非猜不中,只是沒出手罷了。”
這樣,才合理。
……
沈琬昭自然不知道外面那些議論,只看到高臺上又掛起了一道紅綢,看來又有一人猜中了謎底。
可惜,之后一直到盞茶的時間過去,再也沒有第三道紅綢掛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