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冷水之外,軍營里的其它東西都讓人很滿意:雖然不算干凈但干燥的被褥,松軟的面包再配上幾塊牛肉,總算是讓戰士們感受到了首都的氣息。
最重要的還是,第二天居然讓戰士們睡到八點……起床哨通常都是在六點吹響的,盡管這時天還沒亮。
這都讓戰士們有些不習慣,因為生物鐘原因醒來的幾名戰士躲在被窩里頭碰頭的玩著紙牌,那通常是他們用紙皮自制的紙牌,不過列昂耶夫手里卻有一副真正意義上的紙牌,那是他從基輔帶來的,一直都帶在身邊。
這時隨著一陣刺耳的哨聲,加夫里洛夫少校低沉如同當頭棒喝一般的響徹整個營房:“起床!”
戰士們立刻從床上跳了起來,然后在3分鐘內整理好床鋪并穿好軍裝,這其中還包括用裹腳布把腳和腳踝裹好再塞進靴子里。
接著戰士們就一個個的背著槍跑出軍營,然后整齊的站好隊列。
直到這時舒爾卡才看到軍營里有“外人”……他們手里舉著各種大小的老式相機對著部隊拍照。
“立正!”
“稍息!”
……
隨著一聲聲口令,部隊就在鎂光燈中走上街,然后昨晚還一片安靜的大街上不知道什么時候聚集了許多人,他們在大街兩側揮舞著紅旗和鮮花歡呼著:
“歡迎你們,英雄333團!”
“莫斯科歡迎你們!”
“歡迎你,突圍英雄舒爾卡!”
……
等等,突圍英雄舒爾卡?
舒爾卡疑惑的向走在旁邊的副指導員望了望,副指導員什么表情也沒有,就像是個木頭人似的跟著隊列往前走。
后來舒爾卡知道這只是一次進入莫斯科的儀式,就像他們打了勝仗進入敖德薩一樣。
與敖德薩不同的是,第333團在街上整整走了兩個多小時繞了一大圈最終才返回軍營。
途中不斷有百姓在大街兩旁歡呼著,還有許多人在議論著哪個才是“突圍英雄”。
當然,返回軍營后還不算完,幾名記者在軍營里等著采訪,主要采訪對像就是舒爾卡。
“舒爾卡同志,聽說他們給你取了個外號叫‘突圍英雄’,你能說說這個外號的由來嗎?”記者將錄音器伸到舒爾卡面前。
舒爾卡突然明白副指導員要把外號強行改成“突圍英雄”的原因了。
采訪舒爾卡的記者叫瓦爾拉莎,戴著個船形帽,帽子上一顆紅色五角星與她的一雙藍色的眼睛和冰冷的話語形成鮮明的對比。
看看軍銜,是個少校……少校?加夫里洛夫少校打了那么多場仗出生入死也才只是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