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坦克第四旅絕不像副官想的那么簡單……80幾輛坦克的確不多,但它卻是以莫斯科為中心隨時準備出擊,而此時德軍已壓近距離莫斯科100公里范圍內,也就是說這個第四坦克旅隨時都可以出現在防線上的任何一點然后給德軍突防部隊以致命的打擊。
“元帥閣下!”這時一名有通訊兵拿著一封電報遞到馮.博克面前:“俄國人發起反攻了!”
“什么?”馮.博克一陣疑惑,以為自己聽錯了,他拿起電報看了一遍,然后問:“確定他們是大規模的反攻而不只是反沖鋒?”
反沖鋒是戰場上很常見的一種戰術,馮.博克想弄清楚俄國人這是在戰略層面還是戰術層面的反攻。
“是反攻,元帥閣下!”通訊兵說:“他們實施了20分鐘的炮火準備,然后從兩個方向同時發起反攻,攻勢很猛烈!”
馮.博克愣了下,他有些不明白俄國人在這時候發起反攻有什么意義。
莫斯科得到了更多的援軍?
這基本不可能,進入莫斯科的援軍和物資都在德情報部門的監視中,如果有大批援軍進入的話他馬上就會得到第一手情報。
那么,就只有一個可能,俄國人害怕了,他們害怕德軍長驅直入攻進莫斯科,不愿意繼續這樣被動防守,于是發起反攻。
想到這里馮.博克不由喜形于色。
這對德軍絕對是個好機會,尤其是……俄國人如果要反攻的話,那支坦克第四旅必定在其中,因為它俄國人反攻勝利的關鍵。
馮.博克剛才還在為怎么對付它而發愁,沒想到它就送上門來了。
想了想,馮.博克就下令道:“馬上下令第10裝甲師以及第4集團軍就地防御,一定要擋住他們!”
“是,元帥閣下!”
“元帥閣下!”副官對此提出異議:“這對我們來說是個機會,我們是不是應該……”
“我知道!”馮.博克打斷了副官的話:“所以我并沒有想擋住他們,我只是想知道那個坦克第四旅在哪個方向!”
副官聞言不由恍然大悟。
所以,“擋住他們”的命令其實是假的,能被擋住的敵人當然就不會是坦克第四旅的所在方向,否則就恰好相反,然后德軍才能制定下一步作戰方案。
馮.博克想的沒錯。
因為在謝爾普霍夫方向第49集團軍的反攻幾乎可以說是一無所得。
不僅一無所得還傷亡慘重……朱可夫被解除了指揮權,那也就意味著指揮戰斗的是斯大林和最高統帥部,他們指揮的特點就是:一旦下達了命令,無論付出多大的代價也要完成。
戰后一名幸存排長提交的報告能很清楚的說明這個問題:
“營里接到明確的命令,奪取***份子設在喬普洛耶村外高地上的陣地。可是敵人的火力太猛烈,我們無法前進一步。可是上級的命令是:‘你們必須在20分鐘能奪取陣地,否則,軍官們將受到軍法審判。’命令重復了六次,我們也進攻了六次。營長犧牲了,政委也陣亡了,全營只剩下二十條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