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那幢樓了嗎?”舒爾卡對坦克后的跟隨兵大叫:“把上面的火力炸掉!”
“是,少尉同志!”跟隨兵回答,然后馬上就通過電話將信息報告給坦克乘員:“十點鐘方向,二樓一百米,機槍堡!”
這就是坦克電話的好處,想要讓坦克攻擊哪個目標只需要告訴跟隨步兵就可以了,剩下的就是坦克炮手打得準不準的問題。
T34的76.2MM口徑火炮的精度其實并不高,它跟蘇軍其它裝備一樣都是屬于粗糙但安全性好的玩意,但T34在實戰中命中率卻相當高,尤其是戰爭初期。
這與坦克的防御有關系。
更確切的說是坦克乘員的心理……蘇軍坦克乘員也知道在一百米安全線外敵人沒有任何反坦克裝備能威脅到他們,于是很自然的,他們可以在坦克里放心的瞄準。
而德軍坦克,任何時候都要擔心暗處是否有敵人反坦克炮,或是側面是否的反坦克步槍等等。
心理壓力不同其結果當然也就不一樣。
就像現在這樣,T34悠哉悠哉的調節著自己的炮管,這其間甚至還回調了一次,就像喝醉的人在路上搖搖晃晃的走路似的。
舒爾卡不由罵了聲,這個費多西耶夫,肯定又是的喝多了。
其實舒爾卡沒猜對,費多西耶夫并沒有喝多了,他只是在瞄準之前忙著喝兩口然后把酒壺塞進口袋里而已……坦克兵通常使用水壺保存他們的配給,然后再把這些酒裝進可以隨身放進口袋的扁狀酒壺。
這是因為坦克內空間狹窄,而酒瓶又易碎……玻璃酒瓶在坦克艙內是很危險的,坦克開起來尤其是越壕或是輾過高處時基本是直上直下的,酒瓶很有可能會從另一端“砰”的一聲砸下來。
人要是砸傷了那還是小事,酒就這么灑了絕對會心疼好一陣子。
然后,只聽“轟”的一聲,一發炮彈就十分精準的打進敵人機槍射擊的窗口……炮彈是打進房內爆炸的,沖擊波從內自外擴散,將幾名德軍機槍手從窗口連著磚瓦和碎木一起炸了出來。
接著坦克又是一轉,又朝樓內人多的位置補了一發炮彈,這回炮彈打到了樓層的頂部,霎時脆弱的樓頂就塌了一半,整座樓都被一陣煙塵覆蓋著。
舒爾卡一揮手,就帶著部下沖了上去。
戰場上并不是任何時候都要跟在坦克后前進,比如現在,坦克只能清除從外面能看得到的火力,對躲在里頭的敵人就無能為力了。
而此時坦克前進又十分危險,萬一暗處隱藏著幾門反坦克炮……那么坦克上前就要悲劇了。
如果在其它時候肯定是要用裝備去換人。
問題就是此時蘇軍裝備奇缺,尤其是T34,在這種情況下肯定要用人去換裝備。
事實上這也不能完全說是用人換裝備。
因為用人換裝備的目的就是再用裝備保存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