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羅科索夫斯基同志!”舒爾卡回答:“但我們的防御工事不適合防御,它們缺乏縱向交通壕,這使我們在戰斗中十分被動!”
這是舒爾卡到前線時才發現的問題。
或許是為了配合第270號命令,又或許是為了保衛莫斯科的需要,更確切的說……是因為擔心士兵們臨陣脫逃,所以第316師乃至其它防線的戰壕基本上都是橫向而不是縱向的。
也就是說,士兵們只能呆在戰壕里與敵人面對面,即便在危急情況下也無法撤退。
撤退只有兩種方式:
一是爬上戰壕將自己暴露在敵人的槍口下。
二是沿著戰壕橫向機動一段很長的距離然后進入縱向交通壕。
但后者顯然是不現實的,橫向機動需要時間,這過程會被敵人趕上然后消滅。
更重要的還是,交通壕的交叉處通常由政工人員看守著,他們通常不容許這種機動。
之前舒爾卡一直跟著坦克旅實施機動作戰,沒發現這一點。
“這對我軍作戰十分不利,羅科索夫斯基同志!”舒爾卡說:“我相信,仗打到現在,貪生怕死的人已經差不多離開了,或者也已經死得差不多了。現在愿意留在戰場上守著防線的,他們絕大多數都愿意為祖國、為軍隊、為蘇聯獻出鮮血乃至生命!但我們的卻依舊使用提防士兵逃跑的工事,它缺乏有效的機動,甚至彈藥、裝備都很難補充……我們應該能在前線更靈活的與敵人作戰而不是一味死守!”
羅科索夫斯基將目光轉向加夫里洛夫少校,問:“舒爾卡同志說的是事實嗎?”
羅科索夫斯基更多的是在戰略層面指揮,戰術上比如戰壕的構筑就不是他過問的事,所以不知道這個也正常。
“是的,羅科夫索夫斯基同志!”加夫里洛夫少校回答:“我也發現了這一點,前線防御地帶內的工程構筑雖然有助于保護人員和火器免遭德軍火炮和迫擊炮的殺傷,但不能保障兵力、兵器在戰斗過程中實施隱蔽機動。甚至在營防御地域內實施機動也很困難。就像舒爾卡同志說的……通向縱深的交通壕不多,不能實施由縱深向前方或是前方向縱深的機動,分隊任何運動都暴露在敵人火力下……”
“那就馬上構筑工事,現在!”羅科索夫斯基少將沉著臉打斷了加夫里洛夫少校的話,他看了看手表,就說道:“現在還有時間,天亮前完成縱向交通壕的構筑!”
“是,羅科索夫斯基同志!”加夫里洛夫少校應了聲。
這個命令很快就傳達到整個第16集團軍,甚至擴散到其它防線。
因為羅科索夫斯基少將認為舒爾卡說得對,這種缺乏縱深機動的工事或許適合開戰初期用來防止士兵丟棄陣地逃跑,但卻不適合現在。
不過這卻不是舒爾卡的初衷。
舒爾卡其實是想找個借口撤退……此時的德軍已不太可能攻陷莫斯科,那么,為什么不能讓前線緩一緩用一點空間來換取時間使更多的戰士活下來呢?
不過很明顯,舒爾卡沒能成功。
從上到下,乃至加夫里洛夫少校都不贊成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