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勢嚴峻!”在臨時指揮部,卡圖科夫說道:“我們剛剛得到消息,德國人從歐洲和非洲抽調部隊趕來增援,首批部隊可能幾天后就會趕到前線!上級要求我們明天之內拿下特維爾!”
指揮部里一片寂靜。
雖然拿下特維爾只是時間問題,但誰都知道在德軍這種遲滯戰術下想要快速拿下特維爾幾乎是不能的。
“我們需要時間,卡圖科夫同志!”扎哈卡維奇中校說。
“問題就是我們沒有時間!”卡圖科夫回答:“如果讓德國援兵趕到并鞏固防線,莫斯科就會始終處在他們的炮口之下,這對我們是十分不利的!”
這話的確是,莫斯科需要一個緩沖區。
否則,如果德軍防線距離莫斯科只有一百公里的話,來年春天氣溫回升的時候,德軍一個反攻一、兩天時間就打到莫斯科,這顯然是蘇軍無法承受的。
更糟的還是……如果德軍得到援軍士氣上升并再次對莫斯科發起猛攻,只怕戰場形勢會就此改變。
此時的蘇、德兩軍其實都很危險。
表面看起來暫時是蘇軍占優,但這是蘇軍積蓄了一定時間后發起的反攻,如果反攻沒有戰果士氣很快就會遭到打擊,而且還會有反噬,也就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而德軍卻因為有援軍,此消彼長之下局勢的確有可能反轉。
舒爾卡知道其實就差那么一點,就像在蹺蹺板上勢均力敵的兩個人,只需要一根羽毛飄下來就能決定勝負。
但就是差這么一點點,蘇軍也因為后繼乏力而使不上勁。
舒爾卡看著地圖,知道這根羽毛很有可能就是特維爾。
“也許!”想了想舒爾卡就說道:“我們可以不需要占領特維爾!”
“什么意思?”卡圖科夫問。
“我們的目的是打退德國人,而不是占領特維爾!”舒爾卡說。
“這有區別嗎?”卡圖科夫疑惑的問。
指揮部里其它軍官滿臉不解,要占領特維爾就必須打退德國人,打退德國人就可以占領特維爾,這似乎的確像卡圖科夫說的那樣“沒有區別”。
不過事實并非如此。
“區別在于我們不需要像現在這樣打下去!”舒爾卡說:“我們可以把目標轉到莫斯科北部的敵人,那里是德國人的第4坦克集團軍和第3裝甲集群!”
“你的意思是……我們包抄它們?”卡圖科夫搖頭說道:“不,上尉,首先我們只有一個旅,這點坦克和兵力對敵人一個坦克集團軍和一個裝甲集群來說根本不值一提。其次,‘瑪蒂爾達’坦克速度太慢,它根本不適合實施穿插和包抄!”
卡圖科夫說的對,開著“瑪蒂爾達”坦克穿插那只能說是腦子進水了,等坦克開到只怕戰爭都已經結束了。
但舒爾卡說的當然不是這個。
“不,上校!”舒爾卡回答:“特維爾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是交通樞紐,北部德軍大部份補給都是由這里往北運,那么……我們為什么不截斷他們的交通線?不需要久,只需要一天,甚至幾小時,北部的德軍就可能因此而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