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疏散彈藥的原因很簡單,那些是德軍自己的彈藥,他們當然知道這些彈藥的存放地。
所以,為了這些彈藥不被敵人利用,他們至少會做出些努力。
于是,安德里安卡馬上就調來了汽車駕駛員,將地下車庫及地下室里彈藥一車車的開出儲存地并分散到各建筑。
德軍沒有將這些彈藥和補給從車上卸下來也給蘇軍很大的方便,否則僅僅靠人力搬運,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將這些彈藥疏散完。
緊接著就是將部隊從這些有彈藥的建筑撤出去。
舒爾卡等人前腳剛走,德軍轟炸機后腳就飛了上來。
一架架“斯圖卡”帶著尖銳的嘯聲從空中俯沖下來投擲航空炸彈,其目標很明確,就是那些有儲存彈藥補給的建筑。
使用的依舊是蘇軍士兵稱之為“轉圈”的戰術……一個小隊的“斯圖卡”轟炸機圍成一圈,然后一架跟著一架的朝同一目標俯沖轟炸,將所有炸彈集中投擲以摧毀目標。
當然,它們有時投擲的不只是炸彈,還有汽油桶。
于是,很快那幾幢建筑就被炸得千瘡百孔,同時燃起了熊熊大火。
可想而知,如果那些彈藥及汽車還在地下室的話,它們很快就會被滲透進去的汽油引燃然后從內部發生爆炸然后整座大樓崩塌。
但德軍飛行員顯然看不到這一幕。
唯一讓舒爾卡感到遺憾的是,他早就應該讓第82步兵團的士兵學習使用德式裝備,畢竟在城市巷戰中需要繳獲并使用德式裝備的機率還是很高的。
不過這似乎也算不了什么,因為總得來說拉栓式步槍使用起來都差不多,尤其是德軍的K98K的精度還高于蘇軍的莫辛納甘。
如果從精度高的轉為使用精度低的步槍,那可能會有各種不適應、不順手,甚至還會打擊信心和士氣。
但如果從精度低的轉為精度高的步槍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因為他們突然發現自己的槍法變好了,士兵們需要適應的就是不一樣的重量和后座力。
沖鋒槍可以用MP38代替。
在這方面應該說比較坑,因為蘇軍的“**莎”沖鋒槍比德軍的MP38、MP40好太多了,差距最明顯的就是容量彈也就是火力可持續性上……這點在巷戰中是尤為重要的。
因為如果一屋子到處都有隱藏敵人,只有32發子彈的MP38顯然是不夠的,打到一半沒子彈就只能等死。
而**莎沖鋒槍如果使用彈鼓的話,則有近乎變態的71發容彈量,“嘩嘩嘩”的一片掃射壓得敵人不敢冒頭,然后其它人就順勢沖進去展開兵力進行全面壓制。
這也是德軍在戰場上如果看到“**莎”就會丟掉自己的MP沖鋒槍的原因之一。
舒爾卡在這一點上用了一個折中的辦法,他命令后勤運輸隊盡可能多運“**莎”沖鋒槍的子彈,這樣一來,蘇軍沖鋒槍手就能盡可能久的使用“**莎”,這一點對巷戰顯然極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