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莫維奇探頭一看,果然就見德軍上尉已經自殺了,太陽穴上一個血洞,頭歪到一邊,拿著手槍的右手低垂在旁邊的碎磚上,已經毫無生氣。
“撤退,撤退!”韋博少校大喊著下達了命令,拋出一枚手榴彈后就在警衛員的掩護下往后方跑。
但一發子彈飛射而出,在韋博少校跳進掩體的前一秒擊中了他。
“命中了嗎?”阿基莫維奇問。
“等會兒我們就知道了!”舒爾卡回答。
他也不確定,因為目標在慣性下滾進了掩體。
下一秒,德軍很快就亂了起來,他們三、五成群的朝后方涌去,并一隊隊的倒在了蘇軍的槍口和手榴彈下。
于是阿基莫維奇和舒爾卡就知道那一槍命中了。
這場戰斗,如果以控制的地域來算的話,蘇軍可以算是輸了,因為德軍成功的往前推進了一百多米。
但如果以傷亡人數來說蘇軍又可以算是勝利……蘇軍以傷亡六十七人的代價打死、打傷德軍一百五十二人,俘虜了五十八人,另外還擊毀了德軍八輛坦克。
然而,其實這些都不能說是勝利也不能說是失敗。
勝利和失敗從來都不是以地域或是傷亡比來衡量的,而是交戰雙方是否有達到自己的戰略目的。
蘇軍的戰略目的是在白天以保存實力為中心盡可能阻滯敵人,這個戰略目的達到了,所以毫無疑問是種勝利,即便失去了地域甚至傷亡人數比德軍多也不例外。
而德軍的戰略目的,卻是短時間奪取醫院和學校與進攻馬馬耶夫崗的部隊取得聯系。
這個戰略目的沒有達成,所以當然是失敗。
不過戰場上就沒有歡呼聲,因為戰場上的廝殺還是繼續……被包圍的德軍雖然被殲滅,但德軍很快就將缺口補上。
敵我雙方保持著幾十米的接觸距離互不相讓各自尋找著一切可能致對方于死地。
在這種情況下歡呼或是慶祝只會暴露自己的位置,下一秒就會有手榴彈或是迫擊炮炮彈迎頭砸過來了。
而且這事實上也沒什么好慶祝的,因為壞消息馬上就接踵而來。
“上尉同志!”安德里安卡跑到舒爾卡身邊趴下,緊張的報告道:“馬馬耶夫崗失守!”
“什么?”
“馬馬耶夫崗失守了!”安德里安卡重復道:“戈利科夫同志希望能與您通話!”
舒爾卡想了想,提著步槍就沿著敵人視線的死角往指揮部方向走。
電話一直保持著接通狀態,舒爾卡接過電話表明了身份。
“舒爾卡同志!”戈利科夫的聲音在另一邊響了起來:“馬馬耶夫崗在半小時前失守!”
“您的下一步計劃是什么,戈利科夫同志!”舒爾卡問。
“你知道的!”戈利科夫說:“馬馬耶夫崗對我們很重要。另外德國人又派出大量轟炸機轟炸伏爾加河大橋……大橋的運輸已經受阻,我們正在全力修復!”
舒爾卡這才知道德軍為什么沒有用“斯圖卡”轟炸醫院,原來轟炸機都被派去轟炸大橋了。
這的確很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