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我們都是從死人堆里爬出來的,但依舊看不到希望。我們還是分配到‘死亡任務’!”
“是的,沒有任何希望!因為他們不準我們撤退,盡管陣地已沒有防守的必要!”
……
舒爾卡知道他們在說什么。
制度和政策是一回事,實施起來又是另一回事。
以蘇軍指揮官的慣性思維,他們是不可能突然間就轉變自己對逃兵的歧視,當然也不可能上級一聲令下就做到像舒爾卡這樣對“懲戒營”一視同仁。
他們甚至沒有這樣的基礎,因為彼此之間不信任,依舊互相猜忌,信任的結果往往就是給“懲戒營”造反、投敵的機會。
舒爾卡說了幾句安撫他們的話,然后就與米哈依爾維奇走到了一邊。
“怎么處理?”米哈依爾維奇少校問。
“很簡單!”舒爾卡回答:“向上級報告!”
米哈依爾維奇少校“哈”的一聲:“好主意!”
該踢皮球的時候還是得踢的,尤其是像這種涉及到部隊之間而第82步兵團還只是一個團的時候。
在這時候,他們做的任何決定都超出了自己的權限。
于是,這個燙手的山芋很快就被丟到戈利科夫手里。
戈利科夫和克雷洛夫聽到這事的時候不由目瞪口呆……
“其它部隊不是一樣在實行第五步兵連的制度嗎?”戈利科夫問。
“沒人能做到,戈利科夫同志!”阿基莫維奇少校回答:“我的意思是,沒人能做到像舒爾卡同志那樣……我們以為很簡單,只要給他們更多的食物、彈藥和裝備,還有希望,就能讓那些逃兵洗心革面重新回到英勇反抗侵略者的隊伍中來!但實際操作起來卻出現許多問題。”
如果對世界各**隊的風格進行大概的分析的話……歐美軍隊更講究精神、利益共同體和制度;蘇聯的軍隊更注重高壓政策和思想指導;亞洲懦家文化圈的軍隊則更講究感情。
事實證明偏向感情治軍的軍隊往往才是最難對付的,因為他們在戰場上常常會發揮出令人難以想像同時也不可思議的戰斗力,也就是歐美軍隊認為已無法改變戰局可以選擇投降的時候,懦家文化圈的軍隊則更多會選擇“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此時的蘇聯軍隊當然不明白舒爾卡這種以感情治軍的思想,更不明白“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那一套,于是就算全面實行了第五步兵連的政策和制度,也僅僅只是學了表面而沒學會本質。
“我們該怎么回答他們?”阿基莫維奇少校問:“讓他們保有這些‘逃兵’?”
“不!”克雷洛夫反對道:“如果這么做的話,其它部隊的‘懲戒營’下一秒就會全都逃跑投奔第82步兵團了!”
“那就命令他們回原部隊!”阿基莫維奇少校說。
“也不行!”戈利科夫皺著眉頭:“這么做的話,其實就是逼著其它部隊的‘懲戒營’先逃往港口,然后再通過港口編入第82步兵團!”
克雷洛夫點了點頭表示同意。
如果,其它部隊“懲戒營”的士兵發現他們沒有生存的機會和希望的話,當然愿意拼死一搏。
戈利科夫和克雷洛夫沒想到的是,舒爾卡這家伙別出心裁的帶好一個“懲戒連”,直接撼動了整個制度使其瀕臨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