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逃跑的蘇軍士兵很快就越來越多。
逃兵現像一旦發生沒有被及時制止就很容易造成群體反應,步兵第42旅也不例外。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德軍將他們擊潰使那些原本還在猶豫的人意識到再不逃跑就只有把命丟在這里了。
蘇軍大致分成兩個方向逃跑。
一個方向是沿著察里察河逃命。
這部份是比較笨的,因為那就是德軍的進攻方向,這不僅會使自己始終被德軍追趕,還有可能沖散蘇軍下一道防線的防御。
另一個方向就是朝側翼建筑也就是5號倉庫方向跑。
這部份大多都成了舒爾卡學員團的預備部隊。
后來舒爾卡才聽說這其中還有一個小插曲:
逃到5號倉庫后被瓦維諾維奇控制的逃兵中有一個營長,大尉營長……NKVD部隊的軍銜通常都比戰斗部隊高,以至于這個營長的軍銜都比舒爾卡副團長高。
這也是內務部隊比戰斗部隊更有實權的表現之一,軍銜高就給他們指揮戰斗部隊提供了正當的依據,所以才會出現一個內務部小兵對著戰斗部隊基層指揮官指手劃腳的怪事。
步兵第42旅的這個大尉營長也有這種壞毛病。
他被瓦維諾維奇等迫炮學員攔下后時還驚魂未定,過了一會兒等他強壓下內心的恐懼后就動起了歪心思。
這名叫德特里耶維奇的大尉知道身為內務部成員的他們尤其自己是名軍官成為逃兵的下場是什么……戰后追查起來,就算士兵沒事他這個軍官也會被槍斃。
于是,德特里耶維奇認為他應該從兩方面入手改變這個命運。
一個是在戰場上表現英勇,這樣才能將功贖罪。
另一個則是越少知情者對自己越有利,尤其是那些端著**莎沖鋒槍的士兵……他們不是自己的部下很難控制,同時他們還是阻止逃跑的人,留著他們只會讓事情變糟。
比如德特里耶維奇可以跟部下一起串供把這次逃跑說成是撤退。但有這些外人在顯然無法實現。
考慮了一番,德特里耶維奇大尉決定奪回指揮權,這樣才可以不著痕跡的操作。
戰場上類似這樣的事很多,生死關頭有太多人會不顧一切的運用手中的權力或是制度漏洞掩蓋什么。
于是,德特里耶維奇大尉就對瓦維諾維奇叫道:“少尉,把你的部隊集中起來!”
瓦維諾維奇不由一愣,他沒想到剛剛還在逃跑被制止的軍官,現在轉過身就給自己下令。
“抱歉,大尉同志!”瓦維諾維奇回答:“我們不由你指揮!”
德特里耶維奇大尉聽了這話就從地上跳了起來,憤怒的對瓦維諾維奇叫道:“我要提醒你,少尉!這里由我指揮,否則你應該看看自己的軍銜……”
“哦,是嗎?”瓦維諾維奇毫不客氣的打斷了大尉的話,不屑的反問:“你指揮我們逃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