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西里明白了舒爾卡的意思,點頭說道:“我馬上去指揮!”
瓦西里的確明白了舒爾卡的意思。
接著他就做了一些布署:
糧倉的狙擊手大部被調出,連同瓦西里一起,只留下一個班……敵人對糧倉的狙擊手有所忌憚,而且也不敢輕易進攻糧倉,留太多人手在這里就是浪費。
不過因為糧倉人手不足,所以瓦西里隨后又從二線步兵第42旅的逃兵中調了一個連進駐。
這一個連全由狙擊手帶隊……因為狙擊手熟悉糧倉的每一個角落及通道,知道該如何機動。
“我認為您應該撤出糧倉,舒爾卡同志!”瓦西里說:“因為它很有可能被敵人包圍!”
“這里同樣需要人指揮,瓦西里同志!”舒爾卡說。
其實舒爾卡呆在糧倉是穩定軍心的……步兵第42旅的逃兵之所以還敢返回糧倉作戰,除了之前狙擊手們在這里打一場漂亮仗外,另一個原因就是舒爾卡在這里。
如果舒爾卡和瓦西里同時撤出,那些逃兵很自然的就會以為他們是被補充上來當炮灰的,于是糧倉就算擁有地理優勢也很難守住。
所以舒爾卡不能走。
瓦西里也知道這個道理,于是點了點頭就帶著部隊離開了。
舒爾卡敢留下來的另一個原因,就是他對瓦西里一行人有信心。
或者也可以說他對現在戰場的局面有信心。
德軍兵力并不多,舒爾卡在糧倉樓上觀察得一清二楚。
之前趕到的德軍不過兩個連,補充一個裝甲連,但兩次進攻一次偵察之后只剩下一個步兵連。
接著又補充兩個步兵連和幾輛坦克及裝甲車。
也就是說,其總兵力不過一個營。
以這樣的兵力就想完成對糧倉的穿插及合圍,只怕有些小看蘇軍的狙擊連和迫炮連了。
不過當然,德軍擁有坦克和裝甲車的優勢……蘇軍居民區尤其是二號車站坦克數量較少。
這是因為蘇軍坦克是在北部工業區拖拉機廠生產,從河東增援的坦克也只能用大型運輸船運輸……舒爾卡緩解補給的策略是兩棲登陸船、油桶浮橋、大型運輸船幾項齊頭并進,導致德空軍無法兼顧。
但前兩者都無法運輸坦克,大型運輸船運輸坦克也不容易。
坦克要增援2號火車站的話,更多的是從拖拉機廠經馬馬耶夫崗穿過居民區再到達2號火車站。
這一方面必須在晚上才有辦法做到,另一方面則是坦克開動都需要消耗燃油。
于是南部居民區的坦克總處于緊張狀態。
此時,坦克主力也被用于察里察河主戰場而不是側翼。
再加上德軍還擁有火炮和空中優勢……所以這場仗,敵我不能以簡單的兵力對比論輸贏。
其實如果真以兵力對比的話,德軍只有一個營,而蘇軍則是兩個連的精銳再加上一個加強營的逃兵。
蘇軍總兵力甚至超過德軍。
簡單的說,這場仗,只要蘇軍能避開德軍的空、坦、炮的優勢就沒多大問題。
而這也正是狙擊連和迫炮連的訓練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