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早些信任舒爾卡聽他的建議,事情可能也不至于惡化到這地步。
問題在于NKVD部隊是一群戰斗經驗不足卻優越感十足的部隊,他們從上到下都不把“其它”部隊放在眼里并一直把自己當作精銳中的精銳。
造成這種現像的原因,或許與平時其它部隊平時在他們面前總是自矮三分有關。
平時驕橫跋扈慣了,在心理上已經養成高高在上的感覺,很自然的就把這種感覺帶到戰場上。
他們根本不知道以前之所以會有這種“優勢”,完全是因為他們手里擁有的權力而不是面對敵人時的戰斗素質。
也正因為這種“優越感”,所以他們并不認為舒爾卡這個“突圍英雄”怎么樣,他們甚至相信在戰場上他們也能比“突圍英雄”做得更好,就好像敵人也會服從他們的命令似的。
但戰場的現實很快就把他們打回了原形,此時的他們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并從舒爾卡在糧倉打的防御戰認識到了彼此之間的差距。
舒爾卡來到巴特拉科夫少將面前時,他正在與幾個參謀討論著什么,看到了舒爾卡后他交待了參謀幾句打發了他們,就走上前來與舒爾卡面前握了握手,說道:“很高興見到你,舒爾卡同志!”
舒爾卡沒跟巴特拉科夫少將廢話,直接問道:“形勢不樂觀,是嗎?將軍同志!”
舒爾卡這話其實是讓巴特拉科夫少將做個選擇,是否讓舒爾卡參與第10師的指揮。
如果是,巴特拉科夫少將就應該順著這話題介紹下戰場形勢。
如果不是,那么巴特拉科夫就隨便敷洐幾句或是叉開話題。
畢竟第10師的指揮官是他,舒爾卡的確沒有越級、越銜指揮的權力。
不過巴特拉科夫沒有猶豫,他不假思索的就選擇了前者。
“是的,舒爾卡同志!”巴特拉科夫將舒爾卡邀到地圖前,說道:“德國人從正面對我們發起強攻,我們至少有一半的兵力被牽制在正面無法動彈!”
原本是兩個團也就是三分之二的兵力,后來被巴特拉科夫強行調了兩個營增援側翼,其中一個營增援至糧倉。
“但形勢依舊危如壘卵!”巴特拉科夫皺著眉頭說道:“正面我們勉強能擋住德國人的進攻,但是他們卻從側翼沿著察里察河長驅直入進攻2號火車站側后……你知道的,步兵第42旅在其猛烈的進攻下已經崩潰。鐵路橋的失守又使他們能持續獲得援軍和補給,如果不是你們守住了糧倉讓他們有所顧忌且進攻速度放緩,可能整條防線就此崩潰了!”
舒爾卡明白巴特拉科夫這話的意思。
2號火車站側翼的防線主要是步兵第42旅的河岸防線,步兵第42旅崩潰就意味著2號火車站到處都是缺口。
一旦德軍從這些缺口攻進2號火車站,就會與正面進攻的部隊前后夾擊蘇軍防線,于是蘇軍防線片刻間就會煙散云散。
德軍之所以沒有這么做,很可能是因為他們擔心城內會有一個又一個“糧倉”將其陷入泥潭。
另一個原因,舒爾卡認為是因為鐵路橋成功被德軍攻陷,德國人認為時間在他們一邊,所以不需要急著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