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棲登陸船?”巴特拉科夫問:“你的意思是說……用兩棲登陸船渡河?”
“為什么不呢?”舒爾卡一邊回答一邊指著地圖說道:“察里察河兩岸建筑較少視野開闊,這使渡河作戰十分困難!”
巴特拉科夫少將點了點頭表示同意。
這也就是敵我雙方都沒有考慮渡河的原因之一,同時也是鐵路橋如此重要的原因……因為視野開闊,敵人在對岸有任何動靜都逃不過對方的眼睛。
于是,如果要進行常規渡河作戰的話,就別說把船只、浮具等搬到河邊了,在岸上就已經遭到敵人炮火和機槍封鎖。
接著上船、搶渡,最后還要登陸。
所有的這些都在槍林彈雨中完成,很難想像這樣的進攻在火力不俗的今天能成功。
“這也是我反對的原因,舒爾卡同志!”巴特拉科夫說。
“但如果我們有兩棲登陸船就是另一回事了!”舒爾卡說:“我們可以在建筑內隱蔽,事先做好準備,然后在敵人沒有防備的情況下駕駛著兩棲登陸船突然實施渡河……你知道的,將軍,兩棲登陸船水陸兩用。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我們的突擊隊將在15分鐘之內就渡過察里察河,而那時德國人甚至還沒反應過來!”
舒爾卡補了一句:“當然,我說的是晚上!”
德國人的反應速度可不像蘇軍那樣笨拙,15分鐘已足夠他們組織起防御或反擊……這里的防御和反擊不是說德軍有足夠的兵力。
舒爾卡相信,德軍根本就不認為蘇軍有能力渡河……蘇軍此時已經被打得沒有還手之力了,反攻都困難更別說是渡河。
再加上德軍還要通過鐵路橋增援北岸,于是南岸的防御必定十分薄弱。
舒爾卡認為的德軍有可能的防御,是德軍炮兵組織起來的。
畢竟察里察河南岸的德軍更多的是炮兵,他們只需要調轉炮火在河上炸出一道火墻,突擊隊也要損失慘重。
這一點如果是白天并不困難,但是到了夜里,而且德炮兵還在蘇軍的牽制之下,15分鐘就能組織起嚴密防御的可能性不大。
而一旦突擊隊登陸南岸,德軍的炮火也隨之失去了作用。
巴特拉科夫考慮了一會兒,接著就點了點頭,說道:“這的確是個辦法!”
“這么說,您同意了?”
“就像你說的,我們還有其它選擇嗎?”巴特拉科夫回答:“繼續這樣下去我們只有死路一條,這個計劃雖然危險,但卻可能是我們唯一的機會!”
事實也的確如此,所以巴特拉科夫不得不同意,就算死馬當活馬醫也得支持。
“不過……”巴特拉科夫補充道:“如果我們打算這么做的話,我們動作應該快一些了,否則敵人的火車過橋……”
舒爾卡知道巴特拉科夫的意思。
炸橋是為了阻止敵人援兵和補給過河,如果補給和援兵過河了,那么炸橋也就沒有太大的意義。
但舒爾卡卻不是這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