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名德軍士兵注意到了鐵路橋上的坦克,他們不約而同的就坦克方向跑去……
這是人之常情,被蘇軍包圍而且陷入戰敗的他們只有一條活路,那就是跑到坦克后。
蘇軍沒有開火,也沒有阻止他們。
這些蘇軍是海軍步兵營的,他們受過更高程度的教育而且戰斗經驗豐富,所以他們知道在這時該做什么……跟著那些德軍士兵一起靠近坦克。
瓦爾特上尉等了一會兒發覺不對勁,就通過步話機對翰恩叫道:“怎么回事!為什么不開槍?”
“可是,上尉!”翰恩回答:“他們是我們自己人!”
“我說過了,翰恩!”瓦爾特堅定的下令道:“不管是誰,開火!”
瓦爾特上尉似乎在此之前就想過會出現這種狀況。
不過這一點都不奇怪,敵我進入肉搏戰當然就會你追我趕互相摻雜著奔向坦克,任何一名有經驗的指揮官首先就會想到這個問題。
見翰恩還是不動手,瓦爾特加重語氣叫道:“開火,這是命令!這是命令!”
翰恩知道瓦爾特是對的,于是機槍“噠噠噠”響了起來,黑影一排排倒下,這其中坦克炮還“轟”的一聲打出了一發榴彈,將鐵路橋上密集的人群炸上了天……
于是總算阻擋住了人群的沖擊,接著就是零散的幾聲機槍響,那是在擊斃倒地受傷的目標。
瓦爾特松了一口氣,然后下令道:“節省彈藥,盡量用炮彈代替機槍!”
“是,上尉!”翰恩回答。
在這時候機槍比坦克炮有用,因為機槍可以快速精確的射擊,而坦克炮反應較慢,即便命中人群還有可能有漏網之魚,而只要有一個漏網之魚,坦克很有可能就此完蛋。
所以,在這時反而是機槍子彈比炮彈金貴。
其實這時德軍的援軍已經到了,或者說是先頭部隊也就是喬納斯少將派出的一個警衛連,他們全部配備邊三輪、汽車和裝甲車,在接到命令后第一時間就趕往橋頭,又由于察里察河南岸的交通沒有遭到大面積破壞……其實這是由于察里察河南岸建筑較少,路被炸出一個彈坑要修復相對容易,只需要把彈坑填上就可以了。
真正麻煩的是路旁有較高的建筑,然后建筑被炸塌,倒下的磚、瓦、混凝土等將公路堵上。
如果是一幢兩幢那還好,但如果是一片,這公路就被徹底堵上無法使用了。
南岸因為沒有類似斯大林格勒城區一樣大片的建筑,所以交通的破壞也十分有限。
這使警衛連只用了十幾分鐘的時間就趕到了鐵路橋。
但蘇軍也早有準備,狙擊連已經沿著公路兩翼的地形展開,另外再加上一個迫炮排。
結果德軍警衛連還沒來得及展開就死傷慘重。
“舒爾卡同志!”在舒爾卡指揮部隊阻擊德軍時,哈里切夫大尉跑了上來趴到旁邊,說道:“這邊情況怎么樣?”
“你已經看到了!”舒爾卡回答:“他們沒能上來,不過我們要加快速度了!”
當然要加快速度,因為隨著時間推移德軍援兵肯定會越來越多,炮火也是如此。
其中更糟的應該是炮火,如果讓德軍炮兵回過神來并重新布署,就會有大量的炮彈傾瀉而至來來回回的把橋頭陣地翻個幾遍……德軍已經知道橋頭陣地失守,同時炮彈又很難命中鐵路橋,即便命中也很難將鐵路橋炸塌,所以他們打起來就會無所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