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軍用了兩個多小時才撤完,順便還留下了一大堆的地雷。
這給蘇軍造成了一些麻煩,不過總算還是在當天下午重新占領了鐵路橋頭并鞏固了察里察河的防御……這一回就不只是一個旅了,而是整整一個師,步兵第129師。
戰局總算是平緩下來。
“我們沿普希金大街布署了一個師!”季米特里指著地圖對舒爾卡說道:“一個炮兵團分散布署在離前線三公里左右,另外一個炮兵團隱蔽在防空洞里作為預備隊!”
可以看出來,季米特里還有一定的戰斗經驗的,至少他知道炮兵不能過于密集,尤其是在白天。
不過舒爾卡對這個兵力部署還是不太滿意。
“沿普希金大街布署的是哪個師?”舒爾卡問。
“步兵第282師!”
“撤回來一個團!”
為什么要撤回來其實大家都明白,在德軍擁有炮火和空中優勢的情況下,前線不宜布設太多兵力,因為這些兵力擺在前線都是讓敵人炸的。
“可是,舒爾卡同志!”季米特里說:“兩個團的兵力很難擋住敵人的進攻!”
這就是在敵我接觸面的尷尬,兵力多了就是挨炸,少了又可能擋不住德軍的突然進攻或是被撕破防線陷入被動。
“狙擊手!”舒爾卡回答:“狙擊手可以很好的彌補兵力不足的缺點!”
“可是,我們沒有那么多狙擊手!”
“他們每個人都是可以是狙擊手,季米特里同志!”舒爾卡回答。
“每個人?”季米特里疑惑的望向舒爾卡。
這不是舒爾卡心血來潮突然想到的。
事實上舒爾卡一直在嘗試這種戰術。
這就是幾年后志愿軍在朝鮮戰場面對美軍時用的冷槍冷炮戰術。
舒爾卡認為從很多方面斯大林格勒的情況與志愿軍面對美軍時的情況相似。
首先,敵人都擁有空、坦、炮等方面的絕對優勢。
在這方面應該說志愿軍的形勢更嚴峻,作戰初期志愿軍幾乎沒有空軍和坦克,導致炮兵完全被壓制。而蘇軍是各軍種齊全,只是因為空軍不占優勢導致炮、坦被壓制。
其次,兩者戰場地形都十分復雜。
表面上看兩者似乎不一樣,志愿軍是在山地與美軍作戰,斯大林格勒戰役城市巷戰。
但斯大林格勒戰役其實并不是純粹的城市巷戰,敵我雙方是在一片高高低低的廢墟上作戰,它其實與山地戰更接近,而城市下的管道、下水道,還有殘存的房屋、建筑,差不多就是坑道、山洞。
最后,兩者制式裝備都是拉栓式步槍。
這有些神奇,兩場不同時空不同國家的戰斗,使用的步槍居然是相同的……志愿軍換裝后裝備的就是蘇聯增援的莫辛納甘步槍,其中相當一部份就是二戰遺留下來的舊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