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爾卡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SU76自行火炮。
在此之前,舒爾卡向西索伊建議過生產這種火炮,也就是將那些大些被淘汰的輕型坦克底盤利用起來,在其上裝上大口徑火炮用于反坦克或是反步兵,就像德國人的突擊炮一樣。
它構造簡單生產容易,如果說有什么改造的話,那就是在火炮旁邊再圍上一圈保護,所以史上從提出到進入批量生產不過一個多月的時間。
現在,距離舒爾卡提建議已經有兩個多月了,這玩意也應該生產出來了。
于是舒爾卡不再多想,馬上讓通訊員聯系上了西索伊。
“還記得我上次跟您說過的那款火炮嗎?用于對付敵人‘新型坦克’的那種?”舒爾卡問。
“當然!”西索伊回答:“用于應急的,我們為它找到了合適的口徑!”
“只是找到了合適的口徑?”
“不不!”西索伊趕忙回答:“事實上,我們已經生產出一批,正在對它們進行測試!怎么了?”
“我們需要它們!”
“什么時候?”
“現在,馬上!”舒爾卡回答:“敵人用‘新型坦克’攻城,我們沒有能對付它的裝備!”
西索伊沉默了一下,然后回答道:“沒問題,舒爾卡同志,但它們可能要今晚才能運輸,而且……我們不確定能有多少能運過去!”
舒爾卡當然知道這是為什么。
帶有坦克底盤的自行火炮可不是兩棲登陸船能運的,當然浮橋也很難做到這一點。
唯一能將它從東岸運至西岸的,就只有用大型運輸船通過運輸通河道運輸。
而德軍對運輸河道的封鎖從始自終都沒有放棄過,即便是在他們認為無法封鎖伏爾加河的現在。
原因很明顯,無法封鎖是因為浮橋和兩棲登陸船過于靈活分散,它們就像是一群單個微不足道但聯合起來卻又無法阻擋的蟻群,一時阻斷了很容易又連上。
而運輸河道卻并非如此,而且德軍也知道運輸河道一直以來都是運輸重裝備比如坦克、火炮的主通道,于是一直保持著對它的封鎖。
因此,在白天想運過來是不可能的,只能在夜里,而且不能保證能運過來多少。
“沒關系,西索伊同志!”舒爾卡回答:“不過,我們可能會需要更多這種火炮!”
“我明白!”西索伊回答:“我會讓他們加快生產!”
這是毫無疑問的,此時的斯大林格勒是主戰場,所有斯大林格勒需要的裝備都被提上加急生產的日程。
當舒爾卡放下電話時,就發現戈利科夫、阿基莫維奇等人用吃驚的目光望著他。
“怎么了?”舒爾卡問。
阿基莫維奇艱難的說道:“所以……我們有一種火炮,它可以對付敵人的‘新型坦克’?”
“是的!”